中国心律失常患者约有万人,每年约54万人心脏性猝死。
突发心脏性猝死怎么办?
1、急救越早越好
研究发现,倒地1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概率为90%;2分钟内为60%;超过10分钟几乎为零。
2、把握急救10分钟
第一步,拨打“”或“”。
第二步,让患者头部后仰,下颌上抬,头部偏向一侧,使呕吐物尽量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戴假牙,需要摘掉。
第三步,做有效的心脏按压。具体方法是:两手手掌重叠,手指抬起,放在患者的心前区(胸骨下1/3部位偏左侧),垂直往下按压。按压幅度为3—5厘米,频率为每分钟次;同步采用人工呼吸,每30次心脏按压辅以两次人工呼吸。
猝死前,有哪些危险信号?
心跳加剧:不规则且无缘由
心脏病发作前几周或者一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突然或无缘由的心跳加剧,或不规律的心跳。
过度出汗:长期反复
没有进行运动却会突然出汗,常是心脏疾病发作前的信号,身体上如颈部、后背、头皮、手心或者脚掌都会大量出汗。
胃疼恶心:如果没有胃病却胃疼
如果没有仍和明显缘由却有这些反应,极有可能使心血管出了问题,引发了肠胃不适。
呼吸短促:头晕难深呼吸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高海拔地区一样,无法吸进更多氧气,会感觉头很轻,甚至晕眩。
极度疲劳:没做什么就特别的累
没有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身体却异常疲劳或者突然疲劳。沉重的四肢也是另外一个信号。
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
晨起苏醒困难、白天困倦,很可能患有“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表现为夜间打鼾,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因缺氧而被憋醒,睡眠质量低下。
肩颈臂疼痛:疼痛会转移
心肌缺血是会将疼痛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附近的器官如肩膀,脖子,下巴会感觉到疼痛感。
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病因
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
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好不好?
是否患冠心病?
是否恶性心律失常?
猝死高危人群
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是40—50岁
男性猝死风险是女性的4—5倍
吸烟者、肥胖者、缺乏运动及工作紧张者
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家族遗传病史者
这些习惯容易导致心脏猝死
1、暴饮暴食
过量进餐后,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大大减少,可能诱发心梗、脑梗。
2、吸食毒品
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3、吸烟或被动吸烟
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
4、吃得太咸、太甜
吃盐多可能升高血压,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化。
5、大量喝酒或咖啡
酒精和咖啡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
6、膳食结构不合理
应酬多,常吃高脂、高胆固醇的食品,大量饮酒、吸烟。
7、久坐不动
久坐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诱发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8、压力过大
工作压力大使交感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许多猝死就发生在精神过度紧张、连续加班后。
9、心情抑郁
抑郁通常和焦虑相伴,睡眠质量会很差,心脏得不到休息,血压、心率都会升高。
10、忽视体检
因工作繁忙而顾不上体检,或自以为根本不用体检,会耽误病情。
预防猝死四大法宝
“魔鬼时间”慎起居
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上午6时—12时。因此,锻炼要避开这段时间。
饮食清淡,红黄绿白黑搭配好
红指葡萄酒,黄指胡萝卜、西红柿,绿指青菜,白指燕麦粉等,黑指黑木耳、黑芝麻,每日适量吃一点。此外,每天和牛奶克,吃鸡蛋每周不超过4个。
中老年人最好住在城区
医院远而耽误抢救;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单独外出时,应带上家人电话号码及必备药物,如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
经常给自己减压
“输了健康,赢了世界又如何?”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工作压力。工作以外的时间,要强迫自己完全放松下来。
天生需要,安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