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还那么小,怎么睡觉时突然打呼噜了呢?什么原因会让宝宝打呼噜呢?妈妈学习一下吧!
因素一、睡姿问题
宝宝如果常仰卧睡,易引起舌根后坠,造成咽腔狭窄,引起打呼噜。
解决措施:让宝宝采取侧卧位,与仰卧位相比,侧睡可以减少舌根后坠,减轻打鼾症状。
Ps:麻麻可以在宝宝睡衣背侧上方缝制一个软的弹性小球,有利于控制睡眠姿势,减少仰睡的机会。
因素二、吞咽
宝宝在吃奶时未完全吞咽,或喂奶后妈妈立刻把宝宝放下,让TA睡觉。这样,可能造成宝宝口中的奶块淤积堵塞喉咙,引起打呼噜。
解决措施:麻麻给宝宝喂奶后,可以拍拍TA的背部,促进吞咽,然后喂点清水,避免口中淤积奶块。
因素三、枕头高度问题
宝宝枕头高度不合适的话,同样会使颈部过屈,导致气道不通畅,从而引起打呼噜。
解决措施:这个阶段的小宝宝,枕头高度在3cm左右。
因素四、疾病
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是儿童时期特有的问题。当气温变化、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或上呼吸道感染时,扁桃体、腺样体会进一步肿大,堵塞宝宝后鼻孔及口咽部,引起打呼噜。
解决措施:如果是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引起的打呼噜,建议粑粑麻麻带宝宝去看医生。
宝宝“打呼噜”是不是代表他/她睡得香呢?并不是哦,打呼噜不但会让宝宝觉得难受,并且还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今天我们从医学的角度让妈妈们了解一下打呼噜对我们孩子大脑的影响,简单来说打呼噜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商。
打鼾影响孩子脑部发育
NatureCommunication4月13日发布的文章显示:OSDB(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症状与问题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攻击性)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关系。
OSDB中最常见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出现呼吸障碍,常有呼吸暂停、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
OSAS可由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引起,如扁桃体、腺样体肥大,肥胖,颅面畸形,黏多糖沉积症是儿童OSAS的高危因素。
年对全国8城市名2~12岁儿童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27.1%。儿童OSAS发病率约为2%。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儿科副教授AmalIsaiah博士说:“这是最大的研究,详细研究了打呼噜与脑部异常之间的关系。”“这些大脑变化类似于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所见。”
大脑的这些变化可能主要与OSAS患儿出现呼吸暂停症状有关,患儿在睡眠中打呼噜,但会有几秒或十几秒呼噜声音停止,此时呼吸暂停,大脑严重缺氧,患儿随后还会出现咳嗽、咳喘,从睡眠中惊醒。久而久之,大脑长期受到缺氧状态的刺激,对于大脑处于发育过程的儿童来说,脑部自然会受到影响。
OSAS还与多种合并症相关,例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一项研究还证明,OSAS与维生素D缺乏,骨吸收增加和骨丢失有关。
孩子在睡眠中之所以会出现鼾声,主要是呼吸气流不畅的表现。气流不畅使得氧气不能充分进人体内,导致机体血氧水平减低。如果这样反复出现还可以造成孩子睡眠不连续,反复从睡眠中醒来,孩子就可能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症状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由于呼吸气流不畅,会引起孩子身体各部位出现缺氧状况,特别是大脑缺氧。这个年龄的孩子脑细胞正处于不断发育成熟过程中,良好的睡眠是脑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保证。如果经常缺氧,睡眠质量不好,孩子的记忆力、认知能力和智力的发育就会受影响。
其次,打鼾还会反复打断孩子的睡眠,影响正常的睡眠结构,造成深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多。但是生长激素等重要的激素,都是在孩子深睡眠中呈脉冲式分泌的。如果深睡眠减少了,激素的分泌就会减少,孩子的身高也会受到影响。由于孩子正处于体格和脑神经的生长发育期,孩子如果出现睡眠呼吸不正常,从某种程度上说,由此造成的危害比成人更大。
OSAS如何治疗?
1.腺扁桃体切除术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是引起OSAS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儿童生活质量,腺样体肥大导致的轻中度阻塞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调节生活方式)、保守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恢复正常通气,重度阻塞患儿则要通过手术治疗进行腺样体和扁桃体的切除。腺扁桃体切除术是由腺扁桃体肥大引起OSAS患儿的一线治疗。
2.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
在气道中施加持续正压是确保在睡眠期间确保咽部完全通畅,避免呼吸暂停和呼吸不足并缓解症状的首个治疗选择。
3.对于禁忌进行腺扁桃体切除术的轻度OSAS儿童或轻度术后OSAS,鼻内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一种选择。
4.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除以上治疗方法外,还建议减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