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悲惨世界让你看过就回味无穷


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第四章第三部马吕斯

第一节·不存在的父亲

巴黎沼泽区受难修女街六号,住着一位叫作吉诺曼先生的老人。房子是他自己的,二楼有一套宽大的老式房间,一面临街,一面则对着花园。他虽从来没有当过朝臣,却几乎做了法官,其神气介于朝臣和法官之间。他已过九十高龄,但他有三十二颗牙,能吃能睡能打鼾,步伐稳健,目光炯炯,声音洪亮,阅读时从不戴眼镜。要是年轻人在他面前称赞共和制度,他会脸色发青,气得晕倒在地。

他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女儿,没有出嫁,现已进入老年岁月,代父亲主持家务;第二个妻子生的女儿,和一个军人结了婚,可三十岁就死了,那军人在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的军队里都服务过,封过男爵,得过勋章,并在滑铁卢被授予上校军衔。“这是我的家丑。”那老绅士常常这么说。

在这家庭里,除了这位老姑娘和吉诺曼先生以外,还有一个小孩。吉诺曼先生对那孩子说话没有一次不是狠巴巴的,但他心里可是疼他的。那是他的外孙,他小女儿的孩子。

这个七岁的孩子,白净、红嫩,生就一双笑眯眯肯和人亲近的眼睛,很多人见了都会情绪复杂地赞叹:“他多么漂亮!真可惜!可怜的孩子!”大家认为他可怜,是因为他父亲,也就是吉诺曼先生的女婿——乔治·彭眉胥。

王朝复辟后,彭眉胥被编在半薪人员里,继而又被送去接受监视休养。他领受勋章的资格、他的上校军衔、他的男爵爵位一概不予承认。他一无所有,除了那份微薄的半薪之外。他独自一人住在韦尔农,还租下了他尽可能找到的一所最小的房子。他脸上挂着刀痕,贫苦无依,孤独沉默着。他曾结过婚,但太太死了,只留下一个孩子。这孩子是上校在孤寂中的欢乐,但是那个外祖父蛮不讲理地要把他的外孙领去,口口声声说如果不把那孩子交给他,他便不让孩子继承遗产。父亲为了孩子的利益只得让步,爱子被夺以后,他便把心寄托在花草上。

他很少出门,除了那些敲他玻璃窗的穷人和神甫之外,他谁也不见。他的神甫叫马白夫,是位老好人。要是有人想见识见识他的郁金香和玫瑰,无论是本域还是外来,走来拉动他那小屋的门铃时,无论是谁,他都笑盈盈地走去开门。

他和他的老丈人,却是毫无来往。对吉诺曼先生一家来说,彭眉胥是个得瘟疫的人。吉诺曼认为他是个匪徒,他认为老丈人是个蠢材。他们已经明确约定,彭眉胥永远不得探视他的儿子,否则就把那孩子撵走,取消他的财产继承权,送还给他父亲。彭眉胥谨守诺言,认为牺牲他个人不算什么。吉诺曼本人财产不多,但他大姑娘的财产却很乐观。那位没有出阁的姑奶奶从她母亲的娘家继承了大宗产业,她妹子的儿子自然是她的继承人了。

这孩子叫马吕斯,他知道自己有个父亲,此外便什么都不知道了。谁也不在他面前多说。可在他外祖父带他去的那些地方,低声的交谈,隐晦的语句,眨眼的神气,终于使那孩子有所领悟,他把他常见环境里的观点和意见,自然而然地变为自己所固有的了。时间久了,他一想到父亲就会感到羞惭苦闷。

那位曾经的上校,每隔两三个月,总要偷偷地、好像一个擅离指定住处的罪犯似的溜到巴黎一次,趁吉诺曼姑奶奶领着马吕斯去做弥撒时,他也溜去圣稣尔比斯教堂。他躲在一根石柱后面,胆战心惊,不动也不敢呼吸,唯恐那位姑奶奶回过头来,只是眼睛盯着孩子。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和韦尔农的本堂神甫马白夫神甫有了交往。这位神甫是圣稣尔比斯教堂一位理财神甫的兄弟,理财神甫多次瞥见那人老觑着一个孩子,脸上一道刀痕,满眼泪水。看那神气,那人像是个好男子,哭起来却像个妇人,理财神甫见了,十分诧异,从此那人的面貌便印在他心里。一天,他到韦尔农去探望他的兄弟,走到桥上遇见了这位上校,便认出他正是教堂的那个人。理财神甫向本堂神甫谈起这件事,并且随便找一个借口去访问了上校。这之后就经常往来了。起初上校还不大肯说,后来也就无所不谈了,两位神甫终于知道了全部事实,看清上校是怎样为了孩子的前程而牺牲自己的幸福。从此以后,本堂神甫对他特别尊敬,也特别友好,上校也把本堂神甫视为知己。

马吕斯每年写两封信给他的父亲,那种信也只是为了应应景儿,由他姨妈不知从什么尺牍里抄来口授的,这已是吉诺曼先生肯通融才有的。他父亲回信,总是满纸慈爱,可外祖父收到后,便塞入衣袋,从来没给马吕斯看过。

马吕斯和其他孩子一样,胡乱读了一些书。从姨妈手中解放出来时,他外祖父便将他托付给一个名副其实的完全昏庸的老师。这样一来,马吕斯便从一个传道婆那里,转入到一个老夫子手里。马吕斯读了几年中学,继而又进了法学院。他也成了保王派,狂热而冷峻。他不大爱他的外祖父,外祖父的那种轻浮猥鄙的作风使他难受,他对他的父亲也冷漠阴沉。

转眼间,马吕斯满十七岁了。一天傍晚,他回到家里,看见外祖父手里捏着一封信。

吉诺曼先生说:“马吕斯,你明天得到韦尔农去一趟。”

“去干什么?”马吕斯说。

“去看你父亲。”

马吕斯颤了一下,他确实什么都想过,却唯独没想到他有要去看父亲的一天。马吕斯除了在政治方面反感他的父亲以外,他还一向认为他的父亲从来不爱他——那是明摆着的,否则他不会那样丢了他不管,交给旁人。他既然感到没有人爱他,他对人也就没有爱。

他当时惊骇到竟不知问吉诺曼先生什么才好,他外祖父接着又说:“据说他生病了,他要你去看他。”停了一会儿,他又说:“你明天早上走。我记得,喷泉院子里好像有辆车,早晨六点开,晚上到。他说要去就得赶快,你乘那辆车好了。”

接着,他把那封信捏成一团,往衣袋里一塞。

第二天,马吕斯在夜色苍茫中到韦尔农。各家正燃起烛光,他随意找个过路人打听彭眉胥先生的住处,那人指给他一所小屋。他拉动门铃,有个妇人拿着一盏小油灯,走来开了门。

“彭眉胥先生住这儿吗?”马吕斯问。

那妇人站着不动。

“是这儿吗?”马吕斯问。

那妇人点点头。

“我可以和他谈谈吗?”

那妇人摇摇头。

“我是他的儿子,”马吕斯接着说,“他等着我呢。”

“他不等你了。”那妇人说。

他这才看出她正淌着眼泪。

她伸手指着一扇矮厅的门,他走了进去。

在那厅里的壁炉上燃着一支羊脂烛,照着三个男人,一个站着,一个跪着,一个倒在地上,穿件衬衫,直挺挺地躺在方砖地上。躺在地上的那个,便是马吕斯的父亲。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医生,一个是神甫,神甫正在做祈祷。

上校得了三天的大脑炎。刚得病时,他已感到凶多吉少,便写了封信给吉诺曼先生,要求见他的儿子。病一天比一天沉重,马吕斯到达的那个晚上,上校的神志已经开始昏迷了,他推开他的女仆,从床上爬起来,大声喊道:“我儿子不来!我要去找他!”接着,他走出卧室,就倒在屋内的方砖地上了。

他刚刚断气。

先前就已有人去找医生和神甫,遗憾的是,他们都来得太迟了,他儿子也一样,来得太迟了。

从那朦胧的烛光中,可以看到躺着不动、颜色惨白的上校的脸上,有一大颗从那闭上的眼里流出来的泪珠。眼睛已失去神采,泪珠却还没干。那是因为他儿子迟迟没来而流的泪水。

马吕斯望着他生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的自己的父亲,看着那张雄赳赳的令人敬慕的脸,那双睁着却不望人的眼睛,那一头白发,强壮的肢体,肢体上满是黝黑的条痕,那都是些刀伤,满是红色的星星,那都是些弹孔。他望着那张生来就慈祥的脸,那道又长又阔的刀痕给他添上了一股英勇的气概。

他想到这个人是他的父亲,而这个人已经死了,便一动不动,漠然地立着。他此刻所感受的凄凉,与他看见任何一个死人躺在他面前所感到的那份凄凉几乎无异。

屋子里的人个个都在悲伤,悲伤到不能自已。用人在屋角里痛哭,神甫抽噎着做祈祷,医生在揩眼泪,死者也在流泪。医生、神甫和那妇人从悲痛中望着马吕斯,谁都不说一句话。唯有他——马吕斯,才是外人,无动于衷,只有他感到自己的样子有些尴尬,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帽子原是捏在手里的,他让它掉到地上,借以表明自己的哀痛。

同时,他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他认为那样有点可耻。但他觉得,这也不能怪他,他不爱自己的父亲,这有什么可说的呢?

上校什么也没留下,变卖的家具钱几乎不够付丧葬费。那用人找到一张破纸,交给了马吕斯,上面有上校亲笔写的这样几句话:

吾儿览:皇上在滑铁卢战场上封我为男爵。王朝复辟,否认我这用鲜血换来的勋位,吾儿应仍承袭享受这勋位。不用说,你是当之无愧的。

在那后面,上校还加了这样几句话:

就在那次滑铁卢战役中,有个中士救了我的命,那人叫德纳第。多年以来,我仿佛记得他是在巴黎附近的一个村子里,谢尔或是孟费郿,开着一家小客店。吾儿如有机会遇着德纳第,望尽力报答他。

马吕斯拿了那张纸,紧紧捏在手里,那并不是出于他对父亲的孝心,而是出自他对一般死者的那种泛泛的敬意,那种敬意在大家的心里总是那么有威力。上校身后毫无遗物,吉诺曼先生派人把他的一把剑和一身军服卖给了旧货贩子。左右邻居洗劫了花园,劫掠了那些稀有的花木。其他的植物都变成了荆棘丛莽,或者枯死了。

在韦尔农,马吕斯只停留了四十八小时。安葬结束后,他便回到巴黎继续学习法律。他从不追念自己的父亲,仿佛世界上未曾有过那人似的。上校两天后入了土,三天后便被遗忘了。

马吕斯在帽子上缠了一条黑纱,仅此而已。

第二节·男爵的故事

一个星期日,马吕斯到圣稣尔比斯去做弥撒,那是他从小就由姨妈带着去做礼拜的地方。那天,他的心情比平时散乱沉重些,无意中走去跪在一根石柱后面的一张椅子上,在那椅背上有这样几个字:本堂理财神甫马白夫先生。弥撒刚开始,便有一个老人过来对马吕斯说:“先生,这是我的位子。”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马吕斯连忙闪开,让老人就座。

弥撒结束后,马吕斯站在相隔几步的地方,若有所思,那老人又走过来对他说:“先生,我来向您道歉,我刚才打搅了您,现在又来,您一定觉得我这人有些不近人情吧,我来向您解释一下。”

“先生,”马吕斯说,“不用了。”

“一定得解释一下,”老人接着说,“我不愿在您心里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您看得出,我很重视这个位子。就是在这位子上,一连好多年间,我总看见一个可怜的好父亲来看他的孩子,这是他唯一可以看见他孩子的机会和办法。因为,由于家庭达成的协议,不许他接近他的孩子。那小孩并不知道他父亲在这里,他也许还不知道他有一个父亲呢。他父亲,唯恐别人看见他,便待在这柱子后面,他望着他的孩子,只淌眼泪,他心疼着他的孩子呢。我见了那情形,这里便成了我心上的圣地,我来做弥撒总爱待在这地方。我是本堂的理财神甫,我原有我的功德板凳可以坐,但是我就爱待在这地方。那位先生的不幸,我多少知道一些。他有一个岳丈,一个有钱的大姨子,还有一些亲戚我就不太知道了。那一伙人都威吓他,不许他这做父亲的来看他孩子,否则,就不让他的孩子继承遗产。他为了儿子将来有一天能有钱和幸福,只好牺牲自己。那人已经去世了,他当年住在韦尔农,我的兄弟便在那城里当神甫。他脸上有一道刀伤。”

“彭眉胥吧?”马吕斯面无颜色,回了一句。

“一点儿不错。正是这名字,您认识他吗?”

“先生,那是我的父亲。”

理财神甫两手相握,大声说道:“啊!您就是那孩子?您有过这样一位着实爱着您的父亲,您该骄傲!”

马吕斯伸出手臂搀着那老人,送他回家。第二天,他对他外公说:“我和几个朋友约好要去打一次猎,您肯让我出去玩一趟,三天不回家吗?”

他外祖父同意了,就是四天也成。同时,他挤眉弄眼,对他的女儿低声说道:“找到小娘们了!”

马吕斯三天没有回家,他到了巴黎,直接跑到法学院的图书馆里,要了一套《通报》。他读了《通报》,读了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的全部历史和其他各种回忆录、报纸、战报和宣言,他饱啖一切,之后整整发了一个星期的高烧。他访问了从前当过他父亲上级的一些将军们,他也看望过教区理财神甫马白夫,马白夫把上校的生活、上校的退休、上校的花草以及他的孤寂全给他讲了。马吕斯这才全面认识了那位稀有、卓越、仁厚、勇猛而又驯如羔羊的人,也就是他的父亲。

在他以全部时间和全部精力阅读文献的那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没和吉诺曼一家人见过面。到了吃饭时,他才露一下面。接着,别人去找他,他又不在了。他姨妈对此嘟囔不休,老吉诺曼却笑着认为他正在进行一场火热的恋爱。

的确是,马吕斯正狂热地爱着他的父亲。

同时,他的思想也正起着一种非常的变化。

他悲痛欲绝,他心中所有的一切现在只能对一冢孤坟去倾诉了。唉,假使他父亲还活着,假使他还能看见他父亲,假使上帝动了慈悲怜悯的心让这位父亲留在人间,他不知会怎样跑去,扑上去,对他父亲喊道:“父亲!我来了!是我!我的心和你的心完全一样!我是你的儿子!”唉!这父亲,为什么会死得那么早,为什么还没有上年纪,还没有享受公平的待遇,还没有得到他儿子一天的孝敬,便死去了呢!马吕斯心中无时不在痛泣,无时不在悲叹。同时他变得更加严肃了,也更加深沉了,对自己的信念和思想也更加有把握了。真理的光芒随时都在充实他的智慧,他的内心好像正在成长。

自从他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他对拿破仑的看法也自然改变了。别人在他做孩子时,便已把对波拿巴所作的定论灌输给他了。复辟王朝的所有偏见、利益、本性,都使人歪曲拿破仑的形象。在他幼小的心里,早就有个憎恨拿破仑的顽固小人了。在读历史时,他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高大无比的形象,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以前对拿破仑及其他一切的看法,他的眼睛一天天明亮起来了。

对他父亲来说,皇上还只是人们所爱戴并愿为之效死的将领,而在马吕斯心目中,却不单是那样。他认为,他是命中注定的统御宇宙的事业中继罗马人之后的法兰西人,他是法兰西的化身,他以手中的剑征服欧洲,以他所放射的光征服世界。

种种转变在他心中一一完成,但他的家人却一点也没有察觉。他成了完全革命的、彻底民主的,并且几乎是拥护共和的人。就在这时,他在一家刻字铺里,订了一百张名片,上面写着:男爵马吕斯·彭眉胥。他越接近父亲以及那些事物,便越和他的外公疏远了。长期以来,他早已感到吉诺曼先生和他一点也合不来,他俩之间早已存在着一个严肃的青年人和一个轻浮的老年人之间的各种不和谐。当他们还有共同的政治见解和共同意识时,彼此似乎还可以以诚相见。尤其当马吕斯想到,为了一些荒谬绝顶的动机把他从父亲手里夺过来,使父亲失去孩子、孩子失去父亲的,正是这吉诺曼先生,他心中就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愤懑。

由于对父亲的爱,马吕斯心中几乎就有了对外祖父的厌恶。但这一切丝毫没有流露出来,他只是变得越来越冷淡了,在餐桌上不大开口,也很少待在家里。他不时要出门走动走动。他旅行的时间总是很短的,他去过一次孟费郿,那是为了遵从他父亲的遗言,去寻找客店老板德纳第。但德纳第亏了本,客店也关了门,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吉诺曼先生还有个侄孙,他一向远离家庭,在外地过着军营生活。此时,他已是军营里的忒阿杜勒·吉诺曼中尉。他很少来巴黎,马吕斯从来不曾见过他。这两个表兄弟只是彼此知道名字而已。忒阿杜勒是吉诺曼姑奶奶最心疼的人,她因为看不见他,心里便想象出了无数他的优点。

一天早上,马吕斯又要求外祖父让他去做一次短期旅行,并说当天傍晚便打算动身。这让他的姨妈非常恼火,她觉得自己非摸清底细不可。她在椅子上拼绣车轮形饰物,绣了好几个钟头以后,房门忽然开了。当吉诺曼姑奶奶抬起她的鼻子时,那位忒阿杜勒中尉立在她面前,正在向她行军礼。她发出一声幸福的呐喊,他上前拥抱了她。

他告诉自己的姑姑,他今晚就得走,勤务兵牵着马走了,他乘公共马车去。他又对他的姑姑说,他在公共马车站订前厢座位时,在旅客单上见到了马吕斯的名字。吉诺曼的大姑娘感到有事做了,她急忙问中尉:“你知道你表弟不认识你吗?”

“不知道,我见过他,但是他从来不曾注意过我。”

“你们不是要同车赶路吗?”

“他坐在车顶上,我坐在前厢里。”

吉诺曼姑奶奶叮嘱中尉:“你得替我们做件开心事儿。你跟着马吕斯。他不认识你,你不会有什么困难,回头写封信把故事告诉我们,让他外公开开心。”忒阿杜勒对这种性质的侦察工作并没有太大兴趣,但他姑姑给他的十个路易却使他很感动,而且觉得这种好处今后可能还会有,他便接受了任务。

那天晚上,马吕斯坐上公共马车时,绝没有想到有人监视他。天刚蒙蒙亮时,马车上的管理人喊道:“韦尔农!韦尔农车站到了!到韦尔农的旅客们下车了!”

已睡了一路的忒阿杜勒,这才醒过来。他意识到自己得在此地下车,随后他的记忆力逐渐清楚起来了,他想到了他的姑姑,还有那十个路易,以及要就马吕斯的所作所为做出报告的诺言。这都使他感到可笑。他也许早已就不在这车上了,我该对那个好老太婆写些什么鬼话呢?正当他这样想时,一条黑裤子从车顶上下来,出现在前车厢的玻璃窗上。

“这也许是马吕斯吧?”中尉思忖道。

那正是马吕斯。

一个乡村小姑娘,站在车子下面,混在一群马和马夫当中,对着旅客叫卖鲜花:“带点鲜花送给太太小姐们吧。”

马吕斯走到她跟前,买了她托盘中最美丽的一束鲜花。

忒阿杜勒这下来劲儿了:这些花,他要拿去送给什么鬼女人呢?除非是个顶顶漂亮的女人,谁能配得上一簇这么出色的花呢?我一定要去看她一眼。

马吕斯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忒阿杜勒,他径自朝着礼拜堂走去,忒阿杜勒还在嘀咕:通过慈悲天主来送秋波,没有比这更美妙了。到了礼拜堂,马吕斯不向里走,却朝后堂绕了过去,绕到堂后的墙角上不见了。忒阿杜勒认为他们的约会地点在礼拜堂外边,就踮起长筒靴的脚尖朝着马吕斯拐弯儿的那个墙角走去。到了那里,他大吃一惊,停着不动了。

马吕斯两手捂着额头,跪在一座坟前的草丛里失声痛哭。他已把那簇鲜花的花瓣撒在坟前,在那坟隆起的一端,也就是死者头部所在处,有个木十字架,上面写着一行白字:上校男爵彭眉胥。

那是一座坟,便是马吕斯第一次离开巴黎时来到的地方,便是他对外祖父每次说他外宿的时候来到的地方。忒阿杜勒突然和一座坟相对,完全失去了主意,在对孤冢的敬意中也掺杂着对一位上校的敬意。他连忙往后退,他心想,既然不知该对姑姑写些什么,便索性什么也不写吧。

第三节·离开吉诺曼

马吕斯在第三天清晨回到了他外祖父家,经过两夜的旅途劳累,他感到需要去进行一小时的游泳才能补偿他的失眠。他赶紧上楼,急忙脱去身上的旅行服和脖子上那条黑带子,到泳池里去了。

当吉诺曼先生走进顶楼马吕斯的房间时,他早已不在里面了。床上的被枕都没有动过,那身旅行服和那条黑带子却毫无戒备地摊到床上。他两手拎着它们,走到客厅,对正坐在那里绣花的女儿喊道:“我们就要揭开秘密了,我有了她的相片。”

的确,那条带子上悬着一个黑轧花皮的圆匣子,很像个相片匣。

吉诺曼先生捏着那匣子,细看了很久,却不忙着打开。在他女儿的催促下,他把那弹簧一按,匣子开了。但匣子里,除了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以外,没有别的东西。两人认为那是一张定情书。

吉诺曼姑娘连忙戴上眼镜,打开纸念道:

吾儿览:皇上在滑铁卢战场上封我为男爵。王朝复辟,否认我这用鲜血换来的勋位,吾儿应仍承袭享受这勋位。不用说,你是当之无愧的。

念完后,父女俩感觉自己被一道从骷髅头里吹出的冷气冻僵了。他们一句话也没有交谈,只有吉诺曼先生低声说了一句:“这是他的笔迹。”

姑奶奶拿着那张纸颠来倒去,仔细研究,继而又把它放回匣子里。这时,一个长方形蓝纸包从那旅行服的一只衣袋里掉了出来。吉诺曼姑娘拾起它,打开那张蓝纸。这是马吕斯的那一百张名片,她拿出一张递给自己父亲,他念道:“男爵,马吕斯·彭眉胥。”

老头儿拉铃让用人进来拿走那些黑带、匣子和衣服。整整一个钟头在绝无声息的沉寂中过去了。父女俩背对背坐着,各自想着心事。

过了一会儿,马吕斯出现了。在跨进门以前,他便望见他外祖父手里捏着一张他的名片,看他进来了,便摆出豪绅们那种笑里带刺、蓄意挖苦的高傲态度,喊着说:“了不起!了不起!你现在居然是爵爷了。我祝贺你,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呀?”

马吕斯脸上微微红了一下,回答说:“这就是说,我是我父亲的儿子。”

吉诺曼先生收起笑容,厉声说道:“你的父亲?是我!”

“我的父亲,”马吕斯低着眼睛,神情严肃地说,“是一个谦卑而英勇的人,他曾为共和国和法兰西光荣地服务,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时代中一个伟大的人,他在野营中生活了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白天生活在炮弹和枪弹下,夜里生活在雨雪下和泥淖中,他夺取过两面军旗,受过二十处伤,死后却被人遗忘和抛弃,他一生只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过于热爱两个忘恩负义的家伙——祖国和我!”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wdac.com/dhfz/14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强推悲惨世界让你看过就回味无穷_打鼾

    强推悲惨世界让你看过就回味无穷


    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第四章第三部马吕斯

    第一节·不存在的父亲

    巴黎沼泽区受难修女街六号,住着一位叫作吉诺曼先生的老人。房子是他自己的,二楼有一套宽大的老式房间,一面临街,一面则对着花园。他虽从来没有当过朝臣,却几乎做了法官,其神气介于朝臣和法官之间。他已过九十高龄,但他有三十二颗牙,能吃能睡能打鼾,步伐稳健,目光炯炯,声音洪亮,阅读时从不戴眼镜。要是年轻人在他面前称赞共和制度,他会脸色发青,气得晕倒在地。

    他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女儿,没有出嫁,现已进入老年岁月,代父亲主持家务;第二个妻子生的女儿,和一个军人结了婚,可三十岁就死了,那军人在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的军队里都服务过,封过男爵,得过勋章,并在滑铁卢被授予上校军衔。“这是我的家丑。”那老绅士常常这么说。

    在这家庭里,除了这位老姑娘和吉诺曼先生以外,还有一个小孩。吉诺曼先生对那孩子说话没有一次不是狠巴巴的,但他心里可是疼他的。那是他的外孙,他小女儿的孩子。

    这个七岁的孩子,白净、红嫩,生就一双笑眯眯肯和人亲近的眼睛,很多人见了都会情绪复杂地赞叹:“他多么漂亮!真可惜!可怜的孩子!”大家认为他可怜,是因为他父亲,也就是吉诺曼先生的女婿——乔治·彭眉胥。

    王朝复辟后,彭眉胥被编在半薪人员里,继而又被送去接受监视休养。他领受勋章的资格、他的上校军衔、他的男爵爵位一概不予承认。他一无所有,除了那份微薄的半薪之外。他独自一人住在韦尔农,还租下了他尽可能找到的一所最小的房子。他脸上挂着刀痕,贫苦无依,孤独沉默着。他曾结过婚,但太太死了,只留下一个孩子。这孩子是上校在孤寂中的欢乐,但是那个外祖父蛮不讲理地要把他的外孙领去,口口声声说如果不把那孩子交给他,他便不让孩子继承遗产。父亲为了孩子的利益只得让步,爱子被夺以后,他便把心寄托在花草上。

    他很少出门,除了那些敲他玻璃窗的穷人和神甫之外,他谁也不见。他的神甫叫马白夫,是位老好人。要是有人想见识见识他的郁金香和玫瑰,无论是本域还是外来,走来拉动他那小屋的门铃时,无论是谁,他都笑盈盈地走去开门。

    他和他的老丈人,却是毫无来往。对吉诺曼先生一家来说,彭眉胥是个得瘟疫的人。吉诺曼认为他是个匪徒,他认为老丈人是个蠢材。他们已经明确约定,彭眉胥永远不得探视他的儿子,否则就把那孩子撵走,取消他的财产继承权,送还给他父亲。彭眉胥谨守诺言,认为牺牲他个人不算什么。吉诺曼本人财产不多,但他大姑娘的财产却很乐观。那位没有出阁的姑奶奶从她母亲的娘家继承了大宗产业,她妹子的儿子自然是她的继承人了。

    这孩子叫马吕斯,他知道自己有个父亲,此外便什么都不知道了。谁也不在他面前多说。可在他外祖父带他去的那些地方,低声的交谈,隐晦的语句,眨眼的神气,终于使那孩子有所领悟,他把他常见环境里的观点和意见,自然而然地变为自己所固有的了。时间久了,他一想到父亲就会感到羞惭苦闷。

    那位曾经的上校,每隔两三个月,总要偷偷地、好像一个擅离指定住处的罪犯似的溜到巴黎一次,趁吉诺曼姑奶奶领着马吕斯去做弥撒时,他也溜去圣稣尔比斯教堂。他躲在一根石柱后面,胆战心惊,不动也不敢呼吸,唯恐那位姑奶奶回过头来,只是眼睛盯着孩子。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和韦尔农的本堂神甫马白夫神甫有了交往。这位神甫是圣稣尔比斯教堂一位理财神甫的兄弟,理财神甫多次瞥见那人老觑着一个孩子,脸上一道刀痕,满眼泪水。看那神气,那人像是个好男子,哭起来却像个妇人,理财神甫见了,十分诧异,从此那人的面貌便印在他心里。一天,他到韦尔农去探望他的兄弟,走到桥上遇见了这位上校,便认出他正是教堂的那个人。理财神甫向本堂神甫谈起这件事,并且随便找一个借口去访问了上校。这之后就经常往来了。起初上校还不大肯说,后来也就无所不谈了,两位神甫终于知道了全部事实,看清上校是怎样为了孩子的前程而牺牲自己的幸福。从此以后,本堂神甫对他特别尊敬,也特别友好,上校也把本堂神甫视为知己。

    马吕斯每年写两封信给他的父亲,那种信也只是为了应应景儿,由他姨妈不知从什么尺牍里抄来口授的,这已是吉诺曼先生肯通融才有的。他父亲回信,总是满纸慈爱,可外祖父收到后,便塞入衣袋,从来没给马吕斯看过。

    马吕斯和其他孩子一样,胡乱读了一些书。从姨妈手中解放出来时,他外祖父便将他托付给一个名副其实的完全昏庸的老师。这样一来,马吕斯便从一个传道婆那里,转入到一个老夫子手里。马吕斯读了几年中学,继而又进了法学院。他也成了保王派,狂热而冷峻。他不大爱他的外祖父,外祖父的那种轻浮猥鄙的作风使他难受,他对他的父亲也冷漠阴沉。

    转眼间,马吕斯满十七岁了。一天傍晚,他回到家里,看见外祖父手里捏着一封信。

    吉诺曼先生说:“马吕斯,你明天得到韦尔农去一趟。”

    “去干什么?”马吕斯说。

    “去看你父亲。”

    马吕斯颤了一下,他确实什么都想过,却唯独没想到他有要去看父亲的一天。马吕斯除了在政治方面反感他的父亲以外,他还一向认为他的父亲从来不爱他——那是明摆着的,否则他不会那样丢了他不管,交给旁人。他既然感到没有人爱他,他对人也就没有爱。

    他当时惊骇到竟不知问吉诺曼先生什么才好,他外祖父接着又说:“据说他生病了,他要你去看他。”停了一会儿,他又说:“你明天早上走。我记得,喷泉院子里好像有辆车,早晨六点开,晚上到。他说要去就得赶快,你乘那辆车好了。”

    接着,他把那封信捏成一团,往衣袋里一塞。

    第二天,马吕斯在夜色苍茫中到韦尔农。各家正燃起烛光,他随意找个过路人打听彭眉胥先生的住处,那人指给他一所小屋。他拉动门铃,有个妇人拿着一盏小油灯,走来开了门。

    “彭眉胥先生住这儿吗?”马吕斯问。

    那妇人站着不动。

    “是这儿吗?”马吕斯问。

    那妇人点点头。

    “我可以和他谈谈吗?”

    那妇人摇摇头。

    “我是他的儿子,”马吕斯接着说,“他等着我呢。”

    “他不等你了。”那妇人说。

    他这才看出她正淌着眼泪。

    她伸手指着一扇矮厅的门,他走了进去。

    在那厅里的壁炉上燃着一支羊脂烛,照着三个男人,一个站着,一个跪着,一个倒在地上,穿件衬衫,直挺挺地躺在方砖地上。躺在地上的那个,便是马吕斯的父亲。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医生,一个是神甫,神甫正在做祈祷。

    上校得了三天的大脑炎。刚得病时,他已感到凶多吉少,便写了封信给吉诺曼先生,要求见他的儿子。病一天比一天沉重,马吕斯到达的那个晚上,上校的神志已经开始昏迷了,他推开他的女仆,从床上爬起来,大声喊道:“我儿子不来!我要去找他!”接着,他走出卧室,就倒在屋内的方砖地上了。

    他刚刚断气。

    先前就已有人去找医生和神甫,遗憾的是,他们都来得太迟了,他儿子也一样,来得太迟了。

    从那朦胧的烛光中,可以看到躺着不动、颜色惨白的上校的脸上,有一大颗从那闭上的眼里流出来的泪珠。眼睛已失去神采,泪珠却还没干。那是因为他儿子迟迟没来而流的泪水。

    马吕斯望着他生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的自己的父亲,看着那张雄赳赳的令人敬慕的脸,那双睁着却不望人的眼睛,那一头白发,强壮的肢体,肢体上满是黝黑的条痕,那都是些刀伤,满是红色的星星,那都是些弹孔。他望着那张生来就慈祥的脸,那道又长又阔的刀痕给他添上了一股英勇的气概。

    他想到这个人是他的父亲,而这个人已经死了,便一动不动,漠然地立着。他此刻所感受的凄凉,与他看见任何一个死人躺在他面前所感到的那份凄凉几乎无异。

    屋子里的人个个都在悲伤,悲伤到不能自已。用人在屋角里痛哭,神甫抽噎着做祈祷,医生在揩眼泪,死者也在流泪。医生、神甫和那妇人从悲痛中望着马吕斯,谁都不说一句话。唯有他——马吕斯,才是外人,无动于衷,只有他感到自己的样子有些尴尬,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帽子原是捏在手里的,他让它掉到地上,借以表明自己的哀痛。

    同时,他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他认为那样有点可耻。但他觉得,这也不能怪他,他不爱自己的父亲,这有什么可说的呢?

    上校什么也没留下,变卖的家具钱几乎不够付丧葬费。那用人找到一张破纸,交给了马吕斯,上面有上校亲笔写的这样几句话:

    吾儿览:皇上在滑铁卢战场上封我为男爵。王朝复辟,否认我这用鲜血换来的勋位,吾儿应仍承袭享受这勋位。不用说,你是当之无愧的。

    在那后面,上校还加了这样几句话:

    就在那次滑铁卢战役中,有个中士救了我的命,那人叫德纳第。多年以来,我仿佛记得他是在巴黎附近的一个村子里,谢尔或是孟费郿,开着一家小客店。吾儿如有机会遇着德纳第,望尽力报答他。

    马吕斯拿了那张纸,紧紧捏在手里,那并不是出于他对父亲的孝心,而是出自他对一般死者的那种泛泛的敬意,那种敬意在大家的心里总是那么有威力。上校身后毫无遗物,吉诺曼先生派人把他的一把剑和一身军服卖给了旧货贩子。左右邻居洗劫了花园,劫掠了那些稀有的花木。其他的植物都变成了荆棘丛莽,或者枯死了。

    在韦尔农,马吕斯只停留了四十八小时。安葬结束后,他便回到巴黎继续学习法律。他从不追念自己的父亲,仿佛世界上未曾有过那人似的。上校两天后入了土,三天后便被遗忘了。

    马吕斯在帽子上缠了一条黑纱,仅此而已。

    第二节·男爵的故事

    一个星期日,马吕斯到圣稣尔比斯去做弥撒,那是他从小就由姨妈带着去做礼拜的地方。那天,他的心情比平时散乱沉重些,无意中走去跪在一根石柱后面的一张椅子上,在那椅背上有这样几个字:本堂理财神甫马白夫先生。弥撒刚开始,便有一个老人过来对马吕斯说:“先生,这是我的位子。”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马吕斯连忙闪开,让老人就座。

    弥撒结束后,马吕斯站在相隔几步的地方,若有所思,那老人又走过来对他说:“先生,我来向您道歉,我刚才打搅了您,现在又来,您一定觉得我这人有些不近人情吧,我来向您解释一下。”

    “先生,”马吕斯说,“不用了。”

    “一定得解释一下,”老人接着说,“我不愿在您心里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您看得出,我很重视这个位子。就是在这位子上,一连好多年间,我总看见一个可怜的好父亲来看他的孩子,这是他唯一可以看见他孩子的机会和办法。因为,由于家庭达成的协议,不许他接近他的孩子。那小孩并不知道他父亲在这里,他也许还不知道他有一个父亲呢。他父亲,唯恐别人看见他,便待在这柱子后面,他望着他的孩子,只淌眼泪,他心疼着他的孩子呢。我见了那情形,这里便成了我心上的圣地,我来做弥撒总爱待在这地方。我是本堂的理财神甫,我原有我的功德板凳可以坐,但是我就爱待在这地方。那位先生的不幸,我多少知道一些。他有一个岳丈,一个有钱的大姨子,还有一些亲戚我就不太知道了。那一伙人都威吓他,不许他这做父亲的来看他孩子,否则,就不让他的孩子继承遗产。他为了儿子将来有一天能有钱和幸福,只好牺牲自己。那人已经去世了,他当年住在韦尔农,我的兄弟便在那城里当神甫。他脸上有一道刀伤。”

    “彭眉胥吧?”马吕斯面无颜色,回了一句。

    “一点儿不错。正是这名字,您认识他吗?”

    “先生,那是我的父亲。”

    理财神甫两手相握,大声说道:“啊!您就是那孩子?您有过这样一位着实爱着您的父亲,您该骄傲!”

    马吕斯伸出手臂搀着那老人,送他回家。第二天,他对他外公说:“我和几个朋友约好要去打一次猎,您肯让我出去玩一趟,三天不回家吗?”

    他外祖父同意了,就是四天也成。同时,他挤眉弄眼,对他的女儿低声说道:“找到小娘们了!”

    马吕斯三天没有回家,他到了巴黎,直接跑到法学院的图书馆里,要了一套《通报》。他读了《通报》,读了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的全部历史和其他各种回忆录、报纸、战报和宣言,他饱啖一切,之后整整发了一个星期的高烧。他访问了从前当过他父亲上级的一些将军们,他也看望过教区理财神甫马白夫,马白夫把上校的生活、上校的退休、上校的花草以及他的孤寂全给他讲了。马吕斯这才全面认识了那位稀有、卓越、仁厚、勇猛而又驯如羔羊的人,也就是他的父亲。

    在他以全部时间和全部精力阅读文献的那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没和吉诺曼一家人见过面。到了吃饭时,他才露一下面。接着,别人去找他,他又不在了。他姨妈对此嘟囔不休,老吉诺曼却笑着认为他正在进行一场火热的恋爱。

    的确是,马吕斯正狂热地爱着他的父亲。

    同时,他的思想也正起着一种非常的变化。

    他悲痛欲绝,他心中所有的一切现在只能对一冢孤坟去倾诉了。唉,假使他父亲还活着,假使他还能看见他父亲,假使上帝动了慈悲怜悯的心让这位父亲留在人间,他不知会怎样跑去,扑上去,对他父亲喊道:“父亲!我来了!是我!我的心和你的心完全一样!我是你的儿子!”唉!这父亲,为什么会死得那么早,为什么还没有上年纪,还没有享受公平的待遇,还没有得到他儿子一天的孝敬,便死去了呢!马吕斯心中无时不在痛泣,无时不在悲叹。同时他变得更加严肃了,也更加深沉了,对自己的信念和思想也更加有把握了。真理的光芒随时都在充实他的智慧,他的内心好像正在成长。

    自从他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他对拿破仑的看法也自然改变了。别人在他做孩子时,便已把对波拿巴所作的定论灌输给他了。复辟王朝的所有偏见、利益、本性,都使人歪曲拿破仑的形象。在他幼小的心里,早就有个憎恨拿破仑的顽固小人了。在读历史时,他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高大无比的形象,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以前对拿破仑及其他一切的看法,他的眼睛一天天明亮起来了。

    对他父亲来说,皇上还只是人们所爱戴并愿为之效死的将领,而在马吕斯心目中,却不单是那样。他认为,他是命中注定的统御宇宙的事业中继罗马人之后的法兰西人,他是法兰西的化身,他以手中的剑征服欧洲,以他所放射的光征服世界。

    种种转变在他心中一一完成,但他的家人却一点也没有察觉。他成了完全革命的、彻底民主的,并且几乎是拥护共和的人。就在这时,他在一家刻字铺里,订了一百张名片,上面写着:男爵马吕斯·彭眉胥。他越接近父亲以及那些事物,便越和他的外公疏远了。长期以来,他早已感到吉诺曼先生和他一点也合不来,他俩之间早已存在着一个严肃的青年人和一个轻浮的老年人之间的各种不和谐。当他们还有共同的政治见解和共同意识时,彼此似乎还可以以诚相见。尤其当马吕斯想到,为了一些荒谬绝顶的动机把他从父亲手里夺过来,使父亲失去孩子、孩子失去父亲的,正是这吉诺曼先生,他心中就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愤懑。

    由于对父亲的爱,马吕斯心中几乎就有了对外祖父的厌恶。但这一切丝毫没有流露出来,他只是变得越来越冷淡了,在餐桌上不大开口,也很少待在家里。他不时要出门走动走动。他旅行的时间总是很短的,他去过一次孟费郿,那是为了遵从他父亲的遗言,去寻找客店老板德纳第。但德纳第亏了本,客店也关了门,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吉诺曼先生还有个侄孙,他一向远离家庭,在外地过着军营生活。此时,他已是军营里的忒阿杜勒·吉诺曼中尉。他很少来巴黎,马吕斯从来不曾见过他。这两个表兄弟只是彼此知道名字而已。忒阿杜勒是吉诺曼姑奶奶最心疼的人,她因为看不见他,心里便想象出了无数他的优点。

    一天早上,马吕斯又要求外祖父让他去做一次短期旅行,并说当天傍晚便打算动身。这让他的姨妈非常恼火,她觉得自己非摸清底细不可。她在椅子上拼绣车轮形饰物,绣了好几个钟头以后,房门忽然开了。当吉诺曼姑奶奶抬起她的鼻子时,那位忒阿杜勒中尉立在她面前,正在向她行军礼。她发出一声幸福的呐喊,他上前拥抱了她。

    他告诉自己的姑姑,他今晚就得走,勤务兵牵着马走了,他乘公共马车去。他又对他的姑姑说,他在公共马车站订前厢座位时,在旅客单上见到了马吕斯的名字。吉诺曼的大姑娘感到有事做了,她急忙问中尉:“你知道你表弟不认识你吗?”

    “不知道,我见过他,但是他从来不曾注意过我。”

    “你们不是要同车赶路吗?”

    “他坐在车顶上,我坐在前厢里。”

    吉诺曼姑奶奶叮嘱中尉:“你得替我们做件开心事儿。你跟着马吕斯。他不认识你,你不会有什么困难,回头写封信把故事告诉我们,让他外公开开心。”忒阿杜勒对这种性质的侦察工作并没有太大兴趣,但他姑姑给他的十个路易却使他很感动,而且觉得这种好处今后可能还会有,他便接受了任务。

    那天晚上,马吕斯坐上公共马车时,绝没有想到有人监视他。天刚蒙蒙亮时,马车上的管理人喊道:“韦尔农!韦尔农车站到了!到韦尔农的旅客们下车了!”

    已睡了一路的忒阿杜勒,这才醒过来。他意识到自己得在此地下车,随后他的记忆力逐渐清楚起来了,他想到了他的姑姑,还有那十个路易,以及要就马吕斯的所作所为做出报告的诺言。这都使他感到可笑。他也许早已就不在这车上了,我该对那个好老太婆写些什么鬼话呢?正当他这样想时,一条黑裤子从车顶上下来,出现在前车厢的玻璃窗上。

    “这也许是马吕斯吧?”中尉思忖道。

    那正是马吕斯。

    一个乡村小姑娘,站在车子下面,混在一群马和马夫当中,对着旅客叫卖鲜花:“带点鲜花送给太太小姐们吧。”

    马吕斯走到她跟前,买了她托盘中最美丽的一束鲜花。

    忒阿杜勒这下来劲儿了:这些花,他要拿去送给什么鬼女人呢?除非是个顶顶漂亮的女人,谁能配得上一簇这么出色的花呢?我一定要去看她一眼。

    马吕斯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忒阿杜勒,他径自朝着礼拜堂走去,忒阿杜勒还在嘀咕:通过慈悲天主来送秋波,没有比这更美妙了。到了礼拜堂,马吕斯不向里走,却朝后堂绕了过去,绕到堂后的墙角上不见了。忒阿杜勒认为他们的约会地点在礼拜堂外边,就踮起长筒靴的脚尖朝着马吕斯拐弯儿的那个墙角走去。到了那里,他大吃一惊,停着不动了。

    马吕斯两手捂着额头,跪在一座坟前的草丛里失声痛哭。他已把那簇鲜花的花瓣撒在坟前,在那坟隆起的一端,也就是死者头部所在处,有个木十字架,上面写着一行白字:上校男爵彭眉胥。

    那是一座坟,便是马吕斯第一次离开巴黎时来到的地方,便是他对外祖父每次说他外宿的时候来到的地方。忒阿杜勒突然和一座坟相对,完全失去了主意,在对孤冢的敬意中也掺杂着对一位上校的敬意。他连忙往后退,他心想,既然不知该对姑姑写些什么,便索性什么也不写吧。

    第三节·离开吉诺曼

    马吕斯在第三天清晨回到了他外祖父家,经过两夜的旅途劳累,他感到需要去进行一小时的游泳才能补偿他的失眠。他赶紧上楼,急忙脱去身上的旅行服和脖子上那条黑带子,到泳池里去了。

    当吉诺曼先生走进顶楼马吕斯的房间时,他早已不在里面了。床上的被枕都没有动过,那身旅行服和那条黑带子却毫无戒备地摊到床上。他两手拎着它们,走到客厅,对正坐在那里绣花的女儿喊道:“我们就要揭开秘密了,我有了她的相片。”

    的确,那条带子上悬着一个黑轧花皮的圆匣子,很像个相片匣。

    吉诺曼先生捏着那匣子,细看了很久,却不忙着打开。在他女儿的催促下,他把那弹簧一按,匣子开了。但匣子里,除了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以外,没有别的东西。两人认为那是一张定情书。

    吉诺曼姑娘连忙戴上眼镜,打开纸念道:

    吾儿览:皇上在滑铁卢战场上封我为男爵。王朝复辟,否认我这用鲜血换来的勋位,吾儿应仍承袭享受这勋位。不用说,你是当之无愧的。

    念完后,父女俩感觉自己被一道从骷髅头里吹出的冷气冻僵了。他们一句话也没有交谈,只有吉诺曼先生低声说了一句:“这是他的笔迹。”

    姑奶奶拿着那张纸颠来倒去,仔细研究,继而又把它放回匣子里。这时,一个长方形蓝纸包从那旅行服的一只衣袋里掉了出来。吉诺曼姑娘拾起它,打开那张蓝纸。这是马吕斯的那一百张名片,她拿出一张递给自己父亲,他念道:“男爵,马吕斯·彭眉胥。”

    老头儿拉铃让用人进来拿走那些黑带、匣子和衣服。整整一个钟头在绝无声息的沉寂中过去了。父女俩背对背坐着,各自想着心事。

    过了一会儿,马吕斯出现了。在跨进门以前,他便望见他外祖父手里捏着一张他的名片,看他进来了,便摆出豪绅们那种笑里带刺、蓄意挖苦的高傲态度,喊着说:“了不起!了不起!你现在居然是爵爷了。我祝贺你,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呀?”

    马吕斯脸上微微红了一下,回答说:“这就是说,我是我父亲的儿子。”

    吉诺曼先生收起笑容,厉声说道:“你的父亲?是我!”

    “我的父亲,”马吕斯低着眼睛,神情严肃地说,“是一个谦卑而英勇的人,他曾为共和国和法兰西光荣地服务,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时代中一个伟大的人,他在野营中生活了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白天生活在炮弹和枪弹下,夜里生活在雨雪下和泥淖中,他夺取过两面军旗,受过二十处伤,死后却被人遗忘和抛弃,他一生只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过于热爱两个忘恩负义的家伙——祖国和我!”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wdac.com/dhfz/14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