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得治,还可能引发卒中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www.csjkc.com/xjsb/m/423.html
                            

原创李洁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收录于话题#3.21世界睡眠日9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为家人,为朋友,为自己,学知识!

患者

“医生,我超羡慕我先生,一沾枕头呼噜声就出来了。白天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

医生

“No,千万别羡慕,这可能是一种病”。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睡眠门诊经常听到。那打呼噜打底是病吗?有请医院李洁主任医师为我们介绍一下打呼噜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之间的联系。

“打呼噜”可能是个什么病?

打呼噜是在睡眠时因呼吸道一时不畅,空气流动部分受阻,气流震动软腭而发生的现象。

据观察,中老年人约有80%打鼾,轻微的打鼾或因疲劳、睡眠体位不正而偶尔出现的打鼾,多属生理现象,不影响健康。当上气道完全梗阻或者不完全梗阻但伴有血氧下降时则为病理状态。

通俗一点讲就是打呼噜同时伴有呼吸暂停则为一种常见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该疾病表现为夜间睡眠中间断性上气道完全或部分梗阻和间歇性缺氧,可导致日间嗜睡以及疲劳。

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成年男性中发病率为22%(9-37%),成年女性中为17%(4-50%)[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鼾声、睡眠期的呼吸暂停、疲劳、口干、睡眠片段化、晨起头痛和日间嗜睡等。

夜间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造成慢性间歇性低氧、二氧化碳储留、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抗氧化能力不足,从而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紊乱,尤其是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目前普遍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研究证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通俗点讲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容易引起脑卒中(中风)。

“打呼噜“还可能导致卒中?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以缺血性为多见。脑卒中不仅严重危害生命,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图源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宣发)

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导致死亡的第二位疾病。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房颤和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传统危险因素,但是随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除了传统危险因素外还有许多导致脑卒中的非传统危险因素,而我们刚学习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即是其中重要的一类非传统危险因素。

接下来我们谈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脑卒中的机制(原因)。

“打呼噜”怎么会增加引发卒中的风险呢?

总的来说机制尚不明确,考虑可能有以下机制参与:

1)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房颤、吸烟和肥胖均是引发脑卒中的传统危险因素,而这也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常见特点。

2)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存在间歇性缺氧导致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受损从而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3)间歇性缺氧导致的脑血流灌注不足、血液高凝状态、卵圆孔未闭等都有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脑卒中发生的因素。

如何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目前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

多导睡眠监测提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5次/小时,且以阻塞性为主时可以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根据AHI可以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病情程度(轻度:AHI≥5次/小时但≤15次/小时;中度:AHI>15次/小时但≤30次/小时;重度:AHI>30次/小时)。

如何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特异性治疗等。

病因治疗:纠正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使之加重的基础疾病。一般性治疗包括保持侧卧睡眠、减重、戒烟酒等,慎用镇静催眠药物。

(运动是减重的非常好的辅助手段)

特异性治疗:手术治疗、口腔矫正器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其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首选治疗,其长期疗效已得到证实。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

参考文献:

[1]HankeyGJ.Potentialnewriskfactorsforischemicstroke:whatistheirpotential?Stroke;ajournalofcerebralcirculation.;37:-8.

作者简介

李洁

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睡眠障碍

目前开展的课题:缺血性脑卒中与昼夜节律紊乱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神经学组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苏州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和运动障碍病学组委员

苏州市苏州市医学会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奖(二等奖)

审核专家

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医院神经内科

刘春风教授

文本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作者:李洁医院

本文审核:刘春风医院

责任编辑:陆离先生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原标题:《“打呼噜”得治!还可能引发卒中......》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wdac.com/dhfz/14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打呼噜得治,还可能引发卒中_打鼾

    打呼噜得治,还可能引发卒中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www.csjkc.com/xjsb/m/423.html
                                

    原创李洁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收录于话题#3.21世界睡眠日9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为家人,为朋友,为自己,学知识!

    患者

    “医生,我超羡慕我先生,一沾枕头呼噜声就出来了。白天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

    医生

    “No,千万别羡慕,这可能是一种病”。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睡眠门诊经常听到。那打呼噜打底是病吗?有请医院李洁主任医师为我们介绍一下打呼噜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之间的联系。

    “打呼噜”可能是个什么病?

    打呼噜是在睡眠时因呼吸道一时不畅,空气流动部分受阻,气流震动软腭而发生的现象。

    据观察,中老年人约有80%打鼾,轻微的打鼾或因疲劳、睡眠体位不正而偶尔出现的打鼾,多属生理现象,不影响健康。当上气道完全梗阻或者不完全梗阻但伴有血氧下降时则为病理状态。

    通俗一点讲就是打呼噜同时伴有呼吸暂停则为一种常见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该疾病表现为夜间睡眠中间断性上气道完全或部分梗阻和间歇性缺氧,可导致日间嗜睡以及疲劳。

    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成年男性中发病率为22%(9-37%),成年女性中为17%(4-50%)[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鼾声、睡眠期的呼吸暂停、疲劳、口干、睡眠片段化、晨起头痛和日间嗜睡等。

    夜间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造成慢性间歇性低氧、二氧化碳储留、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抗氧化能力不足,从而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紊乱,尤其是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目前普遍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研究证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通俗点讲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容易引起脑卒中(中风)。

    “打呼噜“还可能导致卒中?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以缺血性为多见。脑卒中不仅严重危害生命,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图源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宣发)

    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导致死亡的第二位疾病。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房颤和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传统危险因素,但是随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除了传统危险因素外还有许多导致脑卒中的非传统危险因素,而我们刚学习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即是其中重要的一类非传统危险因素。

    接下来我们谈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脑卒中的机制(原因)。

    “打呼噜”怎么会增加引发卒中的风险呢?

    总的来说机制尚不明确,考虑可能有以下机制参与:

    1)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房颤、吸烟和肥胖均是引发脑卒中的传统危险因素,而这也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常见特点。

    2)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存在间歇性缺氧导致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受损从而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3)间歇性缺氧导致的脑血流灌注不足、血液高凝状态、卵圆孔未闭等都有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脑卒中发生的因素。

    如何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目前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

    多导睡眠监测提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5次/小时,且以阻塞性为主时可以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根据AHI可以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病情程度(轻度:AHI≥5次/小时但≤15次/小时;中度:AHI>15次/小时但≤30次/小时;重度:AHI>30次/小时)。

    如何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特异性治疗等。

    病因治疗:纠正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使之加重的基础疾病。一般性治疗包括保持侧卧睡眠、减重、戒烟酒等,慎用镇静催眠药物。

    (运动是减重的非常好的辅助手段)

    特异性治疗:手术治疗、口腔矫正器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其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首选治疗,其长期疗效已得到证实。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

    参考文献:

    [1]HankeyGJ.Potentialnewriskfactorsforischemicstroke:whatistheirpotential?Stroke;ajournalofcerebralcirculation.;37:-8.

    作者简介

    李洁

    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睡眠障碍

    目前开展的课题:缺血性脑卒中与昼夜节律紊乱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神经学组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苏州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和运动障碍病学组委员

    苏州市苏州市医学会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奖(二等奖)

    审核专家

    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医院神经内科

    刘春风教授

    文本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作者:李洁医院

    本文审核:刘春风医院

    责任编辑:陆离先生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原标题:《“打呼噜”得治!还可能引发卒中......》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wdac.com/dhfz/14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