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有这样的经验,一觉醒来嘴巴又干又苦,原因难以找到,认为太“热”了。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打鼾。
因为打鼾的时候张口呼吸,呼吸的时候能带走口腔中很多水分,所以一起来嘴巴又干又苦。
对于那些轻度的打鼾患者,有时候只要通过侧睡代替仰睡就能够停止打鼾,自然就不会起来后嘴巴又干又苦。其它措施还包括减肥、锻炼、垫高床头等等。
关于打鼾的知识,来自《当代临床诊疗与治疗学上第2版》的知识,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通常将打鼾分为三级:
1级。非习惯性鼾声,多见于疲劳或酗酒后睡眠中;
Ⅱ级。习惯性打鼾、鼾声频发于整夜睡眠中,与饮酒、疲劳无关,鼾声响度甚大,常影响同室入睡眠;
Ⅲ级。鼾声响声极大,可传至室外,影响一起睡觉的人睡眠,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见临床表现有:1.打鼾鼾声过响,影响他人入眠。患者本人常常不知道自己打鼾,因而问到是否打鼾时,也会毫不犹豫地说“不”。
2.嗜睡:主要表现为白天不可抑制的打瞌睡,不分时间、地点,在开会、坐车、看
电视、看书、听课时也会不由自主的进入梦乡,鼾声大作。病情最严重者甚至连与人谈话时都会酣然入睡。病人的睡眠时间常可达十几小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整天昏睡不醒。
3.频繁的呼吸停止
不少体形肥胖,颈短粗的打鼾者,不仅睡眠时鼾声过响,而且在打鼾的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暂停现象。严重者每夜要达~次之多,时间可持续1分钟之久。且会出现肢体骚动、出汗、张口呼吸及口干舌燥。
4.夜间张口呼吸当卧位睡眠时,舌根后坠,常堵塞呼吸道,发生呼吸暂停,张口后,下颌骨前移,舌体随之前移,呼吸道扩大,气流易通过,可见睡眠时张口呼吸是睡眠呼吸暂停的一种代偿反应。
5.晨起眼球胀痛
数患者晨起眼球发胀、疼痛。推测认为呼吸暂停引起的静脉压及胸腔压变化可引起眼压增高从而发生眼球胀痛。但二者的确切关系尚待进一步证实。
6.其他
(1)夜间憋气:在呼吸暂停末期,患者常被憋醒,甚至猛然坐起,那种窒息感令患者感到十分恐惧。这也是患者就诊的一个常见的原因。由于它与心脏功能不全时出现的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十分相像,因而可能被误诊为心脏病而误治。
(2)少数患者还频繁甩动肢体,拍打同床人,有的从床上跌下,在地板上酣然入睡。
(3)肢体抽动,多为单侧下肢或上肢规律抽动,有些是神经科疾病所致,有些经有效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后消失。
(4)大汗,常可湿透睡衣、床单,常由于憋气、用力呼吸、缺氧所致。
(5)有时可见口唇及肢端青紫。
(6)夜尿增多以及诱发痫大发作。
7.伴随症状严重者白天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退钝、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清
晨起床后头痛、头晕、眼球胀痛:性格改变,易怒、情绪易激动,有时会出现间断性的抑郁;性功能下降、阳痿等。
四、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咽部不重要的组织,扩大咽部呼吸道。如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刮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舌部分切除术,下颌骨前移术,气管切开术等。也可通过激光、等离子或者冷冻来去除变形的鼻甲、软腭、小舌头或咽部的组织,增大气流通道,改善打鼾症状。
2.非手术治疗
(1)参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増加肌力。
(2)睡眠时取侧卧位,或者在睡衣背部缝一个小球,迫使自己侧卧位
(3)使用必止鼾:必止鼾采用仿生学设计,符合上下颌牙槽骨的弯曲弧度,通气孔直径相当于气管直径,以纳米材料为载体,与呼入氧气混合释放纳米高分子粒子到鼻咽病变部位,清除阻塞,达到补足供氧,消除鼾声的一种装置。使用时放在上下唇内,上下牙槽弓外。使用者可通过鼻孔和口腔两个通道进行呼吸,缓解了气流通过咽腔和软腭悬雍垂黏膜产生的震动,涡流,从而消除鼾声。
(4)使用舌托,防止舌根后坠。但初戴者可能不适应。
(5)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患者带上密闭的面罩,连接好正压通气管,将压力调至5~
mH20,经鼻腔将正压空气送入气道,利用气体正压对上呼吸道的支持作用,使软腭
舌与咽后壁分开,防止吸气时气道壁塌陷,刺激颏舌肌的机械性感受器,增加肌张力
另外,由于在自主呼气末给予正压,可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和
防止肺内分流,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故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五、护理评估
1.了解有无大声打鼾及夜间憋气现象每次憋气大约多长时间以及憋气的发作频
度,白天是否有嗜睡和精神、情绪的变化。
2.了解是否有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冒冷汗、不安、紧张、胸痛、血压增高等症状,
注意力是否集中、定向力有无改变、有无反应变慢、打瞌睡等现象。
3.向患者及家属询问和了解其睡眠习惯,对环境、食物等是否有要求,患者是否掌
握促进睡眠的常用方法,是否使用药物或酒精帮助入睡。
4.患者体型是否肥胖,是否有上呼吸道任何部位的狭窄及解剖异常。
5.了解患者睡眠呼吸监测的指标,如呼吸暂停的次数、时间、心率的改变、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等。
6.有无影响同室人员、家属及患者本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思想负担是否太大。
六、护理目标
1.去除或减轻患者打鼾的原因及加重因素。
2.患者掌握改善睡眠障碍的方法,使基本睡眠得到满足。
3.患者不因过度嗜睡、记忆力丧失、分析判断能力下降等原因而发生意外。
七、护理措施
1.了解患者的症状程度和伴随症状:必要时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了解病人夜间
憋气的次数和时间,对憋气时间较长者,家属应及时唤醒,以免发生意外。
2.对高血压患者适当控制血压。
3.使用鼻腔持续正压通气者,正确调整压力参数,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漏气,
打鼾有无缓解,并及时给予处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了解患者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无改善。
4.指导患者减轻或去除诱发原因及加重因素的方法,教导患者日常生活中自我照顾的方法。
黄果平您的打赏,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