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有风险,专家教您如何远离睡眠呼吸暂停


莫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偷走您的健康——专医院保健医疗部主任张蔷文/医院刘尚昕高超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关于睡眠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约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睡眠质量不高成为许多人的困扰,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就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元凶之一。几乎所有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都伴有长期打鼾或打鼾严重,他们在睡眠的过程中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反复发作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久而久之可给机体带来多种疾病,甚至会危及生命,导致猝死。近日,本刊专访医院保健医疗部主任张蔷教授,请她为大家普及一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知识,以加深大众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认识和了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张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保健医疗部(老年病科)主任、干部保健处处长,天津市老年病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兼中心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呼吸病学组副组长,天津市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会长,天津市保健管理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睡眠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北方慢病委员会常委,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等。从事老年医学工作近30年,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同时负责干部保健处及科室行政管理工作。擅长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同时对睡眠呼吸障碍所致多系统损伤有深入研究。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7篇,EI收录篇)。作为副主编参编专著《临床老年病学》。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子课题和项原卫生部重点学科子课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和局级科技进步奖及科技成果登记。40岁以上人群应警惕SAHS的发病张蔷主任介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多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低通气和(或)呼吸中断,引起间歇性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进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SAHS的成人发病率约2%~4%,医院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症状的SAHS的发病率为3.5%~4.8%。SAHS的发生率在40岁以后随增龄而升高,其国外老年人群的发病率为37.5%,国内老年人的发病率为6.06%。SAHS后果严重,可导致多系统损伤SAHS不仅仅只是睡眠的问题,它带来的严重后果还在于患者由于反复发作的夜间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结构破坏,可引起一系列靶器官功能受损,导致多系统损伤。心血管疾病:SAHS引发的低氧血症易导致夜间老年心肌缺血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长期睡眠呼吸紊乱可造成血管结构的改变,引起血压波动或持续升高。呼吸系统疾病:SAHS合并其他呼吸疾病时,易引发肺动脉高压、夜间哮喘、呼吸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易导致夜间缺血性脑卒中、痴呆、认知障碍、癫痫等。内分泌和性功能障碍:SAHS引发的低氧血症,可造成糖代谢紊乱,发生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部分患者会出现性功能障碍。肾脏损害:易致肾功能改变,表现为蛋白尿、夜尿量、尿钠、氯排泄增高。消化系统疾病:可并发胃食管反流,而长期反流的结果导致食管及胃黏膜的糜烂、瘢痕形成、黏膜化生。SAHS常见于肥胖或超重人群睡眠呼吸暂停主要分为3种类型: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CSA)、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OSA)和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MSA)。OSA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其发病与上气道解剖学狭窄直接相关,呼吸中枢反应性降低以及神经、体液、内分泌、遗传等因素亦与发病有关。常见于肥胖或超重人群,多数患者存在上呼吸道包括鼻、咽部位的解剖狭窄,如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扁桃体腺样肥大、软腭下垂松弛、悬雍垂过长过粗、舌体肥大、舌根后坠、下颌后缩、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等。CSA一般不超过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0%,原发性更为少见,继发性的常见病因包括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血管栓塞、脊髓灰白质炎、脑炎等)、脑外伤、充血性心力衰竭、麻醉和药物中毒等。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呼吸暂停是OSA,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睡眠时打鼾、他人目击的呼吸暂停和日间嗜睡。具体临床表现如下:.夜间临床症状①打鼾:几乎所有的OSA患者均有打鼾,往往是鼾声→气流停止→喘气→鼾声交替出现。②呼吸暂停:这是患者的主要症状,多为同室或同床睡眠时发现患者有呼吸间歇停顿现象。一般气流中断的时间为数0秒,个别长达2分钟以上,多伴随大喘气、憋醒或响亮的鼾声而终止。③憋醒:多数患者只出现脑电图觉醒波,少数会突然出现憋醒而坐起,感觉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深快呼吸后胸闷可迅速缓解,有时伴胸痛,症状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极其相似。④多动不安:患者夜间睡眠多动与不宁,频繁翻身,肢体舞动甚至因窒息出现挣扎。⑤夜尿增多:部分患者会出现夜间小便次数增多,少数患者出现遗尿,以老年人和重症患者表现最为突出。⑥睡眠行为异常:表现为磨牙、惊恐、呓语、幻听和做噩梦等。2.日间临床症状①嗜睡:这是患者的主要症状,也是就诊时最常见的主诉。轻者表现为开会时或看电视、报纸__时困倦、瞌睡,重者在吃饭、与人交谈时即可入睡。②疲倦乏力:患者常感睡觉不解乏,醒后没有清醒感;白天疲倦乏力,工作效率下降。③认知行为功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精细操作能力下降,记忆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下降,症状严重时不能胜任工作,可加重老年痴呆症状。④头痛、头晕:常在清晨或夜间出现,隐痛多见,不剧烈,可持续~2小时。⑤个性变化:患者可出现烦躁、易激动、焦虑和多疑等,家庭和社会生活均受一定影响,重者会导致抑郁。⑥性功能减退:约有0%的男性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甚至阳痿。多导睡眠图是诊断SAHS的金标准目前,临床上对SAHS的诊断主要有以下手段:.多导睡眠图(PSG):通过多导睡眠仪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是确诊SAHS的主要手段,被认为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PSG记录夜间6~8个小时睡眠期间的脑电图、眼动图、肌电图,鼻和口腔气流、鼾声、胸腹呼吸运动,心电图、血压、外周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体位等参数,进而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并分型。2.血常规:病程长、低氧血症严重者,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动脉血气分析:当病情严重或已并发肺心病、呼吸衰竭者,可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4.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SAHS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时,可出现心肌肥厚、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等变化。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夜间心律失常提示SAHS的可能。5.胸部X线:并发肺动脉高压、高血压、冠心病时,可有心影增大、肺动脉段突出等相应表现。6.肺功能检查:患者可表现为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流速容量曲线的吸气部分平坦或出现凹陷;肺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气改变不匹配提示有SAHS的可能。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SAHS的首选张蔷主任指出,SAHS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危害极大的疾病,目前临床对SAHS的治疗是十分有效的,甚至可以消除鼾声,改善低通气、低氧血症及睡眠紊乱状态,控制引发的多系统并发症。.一般治疗:主要是纠正一些危险因素,如减肥、改变睡眠体位、戒烟酒、慎用镇静和促睡眠药物等。2.病因治疗:纠正引起SAHS或使之加重的基础疾病,如应用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低等。3.药物治疗:主要是增加呼吸中枢的驱动力,改善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但疗效不肯定。4.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该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公认治疗SAHS的首选。可以有效消除夜间打鼾、改善睡眠结构、改善夜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夜间低氧血症,也显著改善白天嗜睡、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5.口腔矫治器:下颌前移器通过前移下颌位置,使舌根部及舌骨前移,扩大上气道。6.手术治疗:包括耳鼻喉科手术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两大类,主要目标是纠正鼻部及咽部解剖狭窄、扩大口咽腔的面积,解除上气道阻塞或降低气道阻力。预防SAHS的三大“法宝”张蔷主任再次强调,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预防的关键是积极控制危险因素。肥胖者特别是中年男士要注意减肥,平日清淡饮食,多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吸烟、饮酒有关,所以平日生活中应少吸烟、喝酒或不吸烟、喝酒。另外,平时睡眠时也要注意调整睡眠姿势,尽量侧睡,有助于开放气道,减少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不仅要注意控制及纠正以上危险因素,还需要注意平时用药管理,慎用镇静催眠的药物。欢迎订阅,电话订阅有好礼!订阅00-an我们竭诚欢迎广大医护人员(撰写医学科普)和社会人士(撰写人生感悟、名人养生)踊跃投稿,来稿一律不退,请自备底稿。文稿不拘文体、格式,力求通俗易懂,具备科学性、普及性、实用性、新颖性,字数以字内为宜,请勿一稿多投,否则本刊拒付稿费。文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health-care

63.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wdac.com/dhwh/11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