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宝宝睡觉的问题,很多宝妈满脸忧愁色一把辛酸泪。我家小神兽,每天不到1点不睡觉,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在床上又蹦又跳有说有笑,把我们折磨的上班都没精神不说,听说还会影响孩子发育健康,长不高。快愁死我们了!到底宝宝每天睡眠需要多少时间算正常?几点睡觉好?晚上睡觉做噩梦、抽动、摇头、磨牙、打鼾、口呼吸怎么办?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学习一下,宝宝睡眠的有关知识。
01宝宝每天睡眠需要多少时间算正常?
关于宝宝睡眠时长的问题大家一直都有这样的疑问。美国睡眠基金会(NationalSleepFoundation)于年发布的最新睡眠量的建议里,就有不同月龄的宝宝该睡多久的介绍。
我在网上找到了表格(仅供分享请作者谅解)
图片阅读:以1-2岁宝宝位列;最佳睡眠时长11-14小时,这个睡眠时长最好。如果宝宝睡眠时长9-10或15-16小时也正常。如果1-2岁宝宝睡眠低于9小时,大于16小时,就需要注意了。必要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有些宝妈为了孩子晚上睡个好觉,白天死活不让孩子睡觉。这可就大错特错了,白天小睡一会,对宝宝发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不要让孩子睡眠透支呦!
宝宝睡眠时长,确实对于宝宝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宝宝达不到睡眠时长,你也不要惊慌。睡眠时长既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不是衡量宝宝睡眠健康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看重的应该是睡眠质量。
参考下图。
02宝宝睡觉晚上几点好。
很多家长都说生长激素只在晚上10点左右分泌,所以很多宝妈绞尽脑汁让宝宝宝晚上10点前睡觉。而事实是,生长激素的分泌并没有固定的时间点,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和深睡眠有关。我们的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其实浅睡眠容易做梦,也非常容易被外界环境干扰,这时受到干扰很容易醒来。深睡眠时,做梦机会比较少,睡眠也会更加安稳。我们睡觉中,深浅睡眠是交替进行的,每隔2~3小时交替一次。宝宝从16周以后,生长激素的分泌就遵循下面这样的规律了。醒着的时候,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很稳定,入睡30~40分钟后,分泌量急剧上升,进入深睡眠时达到高峰,其后的睡眠中变缓慢下降。待第二次进入深睡眠,分泌量再次上升,呈现双向性的高峰。之后的几个睡眠周期中,不再上升。说白了深度睡眠是一个曲线。
确保宝宝有充足的深度睡眠,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当然为了保证宝宝睡眠时长,还是能早睡就早睡,偶尔晚睡一次两次也不必紧张。
03宝宝睡眠质量差
一、宝宝做噩梦
宝宝睡着觉突然大哭,可能是做噩梦了。我们可以打开卧室灯光、轻声呼唤抚摸、喂奶等方式进行安抚唤醒。原因:白天游玩过于兴奋、看过或听过,过于惊恐的视频声音、被恐吓过等。处理方法:睡觉前避免过于兴奋、不要看听过于刺激的视频声音、不要恐吓孩子、增加睡眠时间快乐入睡。
二、睡觉时抽动
宝宝在睡眠过程中,突然猛地抽搐一下。原因:由于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睡眠时大脑中控制肌肉运动的部分依然局部活跃,从而会使宝宝产生间歇性的抽动。一般这个现象会随着成长自愈。此外,有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D,导致血钙水平低的宝宝,也容易出现入睡后抽动的现象。宝宝是否缺乏维生素D可以通过抽血检测血液中维生素D3的含量来判断。处理方法:就医后,补充维生素D。
三、睡眠时经常摇头
宝宝睡觉时经常摇头。原因:由于多汗、湿疹引起头皮痒,宝宝会通过摇头来缓解不适,这两点原因比较好发现,看一下宝宝是否出汗或有头皮湿疹,及时护理就行。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内耳发育不平衡,耳内的异物感也会让宝宝通过摇头来缓解。处理方法:内耳发育不平衡等宝宝大了会好转,也可以通过荡秋千、骑木马、抱着宝宝跳舞转圈来缓解。
四、睡觉经常磨牙
首先宝宝睡觉磨牙并不是缺钙,就目前的卫生条件和生活水平等条件来说,因为寄生虫引起磨牙的可能性不大。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宝宝两颊细小肌肉比较松弛,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也会引起睡觉时磨牙的现象。处理方法:购买磨牙棒或通过其他方法,锻炼两腮的肌肉,已达到缓解。一般不会对宝宝健康有什么影响。
打鼾、张口呼吸怎么办?
宝宝睡觉时打鼾、张口呼吸不仅会影响将来长大后的颜值,引起龋齿、牙龈炎症、咽喉部炎症等,影响口腔周围的肌肉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吞咽、咀嚼、说话等功能。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