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妈妈分享了爸爸带娃的监控视频,顿时在网上火了起来。
当天,妈妈夜班,把宝宝交给爸爸管,结果夜间宝宝饿了,走到爸爸身边边拍边哭着喊爸爸。没想到爸爸睡的正香,宝宝怎么哭闹都没把他吵醒,还鼾声震天。
宝宝的哭声没有叫醒爸爸,反而叫醒了爸爸的小侄女,也是个孩子。小侄女看到宝宝哭,宝爸又不醒,只能把宝宝抱走,开了灯给宝宝泡奶粉喝。
泡好奶粉又贴心地关灯,全程宝爸打鼾没有停下来过。
看到这个画面估计宝妈在监控那头恨得牙痒痒了。网友们也笑喷了:果然是父爱如山,一动不动!
也幸好还有个懂事的小侄女,虽然也是个孩子,但是抱娃泡奶粉动作麻溜毫不含糊,一看平时就没为这宝宝少操心。
而这么“不靠谱”的爹妈还真不少。
前几天,民警发现一位小女孩在凌晨三点多背着书包在马路上走。原来女孩凌晨醒来又不知道时间,生怕上学迟到,就一个人背着书包去上学了,幸好遇上了民警,把她送回了家。
说好的大清早起来给娃做早饭,各种催催催娃出门呢,怎么这届家长好像不太一样?
90后父母的“敷衍式”育儿很硬核
“熊孩子”这个词汇常被人诟病,通常是因为父母过度宠爱造成的,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现在“熊孩子”们已经长大了,自己的孩子再想变成“熊孩子”,只能收到家长的轻蔑一笑:呵呵,这都是我以前玩剩下的!
想耍赖躺着不起?我就静静看着你表演,心软算我输,最后孩子只能灰溜溜起来跟家长回家。
听说爷爷奶奶治不了你,威胁打骂都不管用?
亲妈到场,立马麻溜地起来,毕竟,几个回合后,孩子早已经分得清谁是“真打”,谁是“假打”。
“天底下没有一口奶是白喝的”,即使还是个婴儿,也是时候帮家里分担力所能及的事了,喝完奶,该干的活还得自己干,该洗的奶瓶还得自己洗。
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好吃好喝的都留给孩子?那是不可能的!
娃睡了,赶紧嗨起来!
不过得记得收拾“残局”,不然一早起来就会看到这样的画面:
新一代家长们带娃有什么特点?
“懒”跟老一辈家长带娃相比,新一代家长们带娃显得“懒”多了。
每天掐着点把尿,勤勤恳恳洗尿布?不存在的,一包尿不湿就搞定了,一岁戒不掉尿不湿就两岁,两岁不行就三岁。
追在娃屁股后面喂饭,哄着骗着孩子吃一口?不存在的,想吃就吃,不吃也别指望我会追着你喂,等你觉得饿了再吃吧。
不仅过不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还得力所能及地做点自己能做的事。
俗话说,勤快的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个“懒”妈妈,家长“懒”了,孩子就必须得勤快起来。
早早地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收拾玩具,还能帮妈妈干点家务。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是15:1,犯罪率1:10。
家长适当地“懒”,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强,也更优秀,而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反而会让孩子成长的更慢。
“狠”跟老一辈家长比,新一代家长在带娃上显得“狠”多了。
哭闹通常是孩子的杀手锏,只要孩子一哭闹,家长们就妥协了。但是哭闹这套在现在的家长身上似乎越来越不管用了。
法国儿童教育专家马克.雷诺在提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曾说过:要树立家长的权威,善于向孩子的“任性”说不。
孩子都是小机灵鬼,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会不停地总结各种经验,比如发现哭闹父母就会乖乖就范,孩子就会习惯用这种行为去“要挟”家长。
然而现在的家长的态度是:躺地上哭闹?那就接着哭吧。
不想上幼儿园?那就上街捡捡垃圾体会下人生百态。
比起撒泼打滚跟家长提要求,这个孩子写的“申请书”就获得了网友们的大赞。
在申请书中,孩子不仅写明了原因,还写出了自己用钱的规划,时间、地点、任务、原因、经过都清清楚楚,一看就是特别自律的孩子,既懂得钱的来之不易,还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有合理的财务规划,还有时间观念。
李玫瑾教授说:3-6岁开始,就要学会适当地对孩子说“不”!
比起无限制的宠爱,适当的“狠”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新很多老一辈带娃的经验都是“口口相传”的,比如出生后要绑腿,女孩子要挤乳头,要给孩子睡平头。
但是新一代的父母们不再盲目地听从长辈的“老人言”,而是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育儿观念,坚持原则,避免孩子受到各种陋习的危害。
不过也因此,新一代父母跟老一辈在带孩子上的冲突也特别多,老人习惯宠着娃,事事呵护好孩子,加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观念通常比较守旧。
其实,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学习新的正确的育儿观念,带娃方式看起来虽然颇为“敷衍”,但的确是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