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今年38岁的农先生正值壮年,可他竟然在先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两次病危,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接踵而来,随时可能猝死。庆幸的是,这两次危在旦夕的险情,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患者最终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患者患上的是什么怪病?
躺在病床上的农先生萎靡、嗜睡,靠着呼吸机维持着机体的供氧,此刻的他,很难与10年前那个英俊帅气、朝气蓬勃的小伙相联系。当年身高公分、体重80公斤的他,家庭美满,身体健康。但近年来,农先生养成了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暴饮暴食缺少运动,体重由80公斤上升至96公斤,逐渐开始出现夜间睡眠打鼾、白天嗜睡的症状,后来还感到心悸胸闷。
农先生曾多次就医,但病情仍在发展,尤其是近半年来,他饮食更加无节制,体重继续攀升,而肥胖导致他更不愿意运动,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体重也由96公斤飙升至公斤(体重指数35.5kg/m2)。同时,他夜间睡眠打鼾症状也明显加重,并出现了夜间呼吸暂停现象,常常被憋醒,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一天早上,农先生迟迟未能醒来,家属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救护车将农先生送到了我院救治。急诊急查心电图,提示严重的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心率次/分),于是他被收入心血管科救治。经过心血管专科的积极抢救,农先生的心率有所减慢,心衰有所控制,但心律失常仍持续,呼吸困难及气促改善不明显,检查结果显示他除了心脏疾病,还存在严重的呼吸衰竭、肺部感染。
农先生神智仍然时有不清,经过呼吸专科会诊,他由心血管科转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
多学科携手,患者转危为安
转入呼吸专科后,该科组织了科内大查房,进行了疑难病例讨论,根据农先生存在的“肥胖、鼾鸣音、睡眠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等特点,专家们最终考虑导致他呼吸衰竭(∥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罪魁祸首是被誉为“隐形杀手”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农先生已发展为重度。
于是,专家们调整治疗方案,将解决农先生的肺通气放在了首要位置,给他用上了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气道逐渐打开,血氧饱和度随之上升,2小时后二氧化碳水平开始下降,患者终于从懵懵懂懂的嗜睡状态清醒过来。
另外,通过抗感染、护心、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农先生各项生命指征也逐渐趋向平稳。10天后,他终于可以下床活动;在住院半月后,农先生带上家用呼吸机出院。
目前农先生仍在家坚持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状态良好,并已回到工作岗位。同时,他接受了医生的建议,进行了饮食控制并适当锻炼,1个月内农先生体重减轻了2公斤,效果显著。
知识链接:
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出现低通气和(或)呼吸中断,引起间歇性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进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此症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如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神经与精神系统、血液系统、儿童生长发育及智力降低等。
3、高危人群及致病危险因素:肥胖、有家族史、上气道解剖异常、年龄增长、长期大量饮酒等。
4、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患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呢?
如您夜间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憋醒、多动不安、夜尿增多,白天嗜睡、疲倦乏力、头晕头痛、口干、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医院完善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
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该怎么治疗?
(1)行为治疗:减重(理想体重指数22kg/m2)、戒烟酒,睡前勿饱食、勿服用安眠药,睡眠时取侧卧位
(2)治疗原发病
(3)药物治疗
(4)无创气道正压通气(CPAP):成人患者的首选和初始治疗手段
(5)手术治疗
(6)口腔正畸及矫治器治疗等
编发:宣传科
来源:呼吸内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