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的症状有哪些脾胃实火虚火实寒


一、脾胃虚弱的症状有哪些

、吃的东西消化不了,要么特别消瘦,因为吃的东西没有吸收,要么吃什么拉什么,中医叫完谷不化。

2、容易拉肚子,水样大便。

3、胃有下坠感,眼皮沉,肛门、小腹都有下坠感,子宫脱垂等,都属于中气不足,也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4、脾虚不能统血,月经时间长,淋漓不尽。

5、脾在志为思,脾胃虚弱的人,总是为将来的事担心,有一种不安全的焦虑感。

以前写肝的四种寒热、虚实辨证时提到过,虚是该有的东西没有了,实是有了不该有的东西。这么理解当然有些不严谨,但却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最简单直接的理解方式。

对脾胃来说,脾胃的异常情况,有四个维度的典型:脾胃实火,脾胃虚火,脾胃实寒,脾胃虚寒。

脾胃虚火常常是由于该有的阴液没有了,脾胃虚寒则是由于该有的阳气减少了。

二、脾胃实火的表现

、食欲亢进,容易饿,也吃得多,比如糖尿病患者,有的就有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消渴”;

2、口臭较重;

3、半夜经常饿醒,找东西吃。

食欲亢进

注意

、忌讳吃甜食,尤其是温热的食物,如巧克力。

2、多吃一些芬芳、辛凉的食物,比如嘴里嚼点薄荷,既能帮助清新口气,又能去脾胃实火。

三、脾胃虚火的表现

脾胃虚火,说到底,是脾胃的阴液受损了。

、有食欲,容易饿,但吃不了多少东西,中医叫做“消谷善饥”;

2、常有顽固型呃逆,打空嗝,就是不吃饭的时候也会频繁打嗝;

3、口干,唾液少,吃饭要喝汤才能下咽;

4、经常口唇干裂,口腔溃疡,且容易反复发作;

5、容易得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隐隐作痛,而且常在晚上、凌晨疼痛,胃黏膜本有保护胃的作用,但脾胃虚火的人,胃黏膜受到了损坏,胃壁受到侵蚀,开始出现溃疡、穿孔、腺体萎缩,形成萎缩性胃炎。

6、经常处于一种操心劳神的状态,容易心烦。

频繁打嗝

调治方法和注意:

、平时可通过食物去滋补阴液,选择甘甜且较寒凉的食材,比如可以多喝点牛奶(牛奶在中医古籍中是滋养胃阴的药)。

2、还可以喝点甘蔗汁、荸荠汁(北方也叫马蹄),西瓜汁等,能滋润、促进胃粘膜的恢复和生长。

3、调治以滋阴降火为主,比如中药有芦根、石斛、玉竹、黄精等。

荸荠汁

四、脾胃实寒的表现

脾胃实寒常常因为脾的运化能力弱了,有了痰、湿等不该有的东西。

、通常会长得比较胖,有啤酒肚;

2、有高血脂、脂肪肝、高血糖、痛风等风险;

3、容易过敏,起荨麻疹;

4、睡觉爱打鼾。

啤酒肚

调治方法和注意

、忌口甜食,不要喝碳酸饮料。

2、忌冷饮,尤其是啤酒。

3、少吃水果,尤其是寒凉性比较重的水果,比如瓜类。

4、慎喝绿茶。

5、少喝牛奶,可以改喝酸奶或豆浆。

6、可以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如炖猪肉的时候加一些芳香类的调料,比如白豆蔻、花椒、茴香、桂皮等。

7、慎吃螃蟹,如果吃可以佐以性温的生姜和紫苏。

常用温性香料

五、脾胃虚寒的表现

、吃完东西肠道不蠕动,胃有堵胀感,或吃完了就泻,吃什么泻什么,完谷不化;

2、容易腹泻,而且吃了凉的,不干净的食物,比其他人更容易腹泻;

3、身上总感觉没有力气;

4、肚子摸上去是凉的,也怕吃凉的东西,吃完了就更容易胃痛、胃胀;

5、总是处于不安、担忧的状态。

调治方法和注意

、单纯的脾胃虚寒,可以多吃小米粥或小米饭。

2、调治以温中补脾为主,常用黄芪、党参、甘草等。

3、吃肉可以吃黄牛肉,或者吃黄牛肉炖的汤,因为在《黄帝内经》中,牛是属土补脾的。

4、可以艾灸足三里穴、中脘穴等。

5、少吃一些寒凉性的水果,比如瓜类水果,可以适当吃一些温性的水果,如龙眼、荔枝等。

小米饭

临床上,并非都是纯实寒、虚寒、实火、虚火,有很多病例多种证型是夹杂在一起。

常见脾胃寒热错杂的人也有很多,比如常常反酸、烧心,却也有乏力、胃怕凉,以吃凉的就胃痛胃胀,甚至腹泻。

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症状、证型以及病程变化综合判断。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无比强大的方子,寒积、气积、血积、食积、痰积,通通排掉胆经堵,全身都堵!做好3点,帮你畅通全身之气,让你一身轻松阿莫西林不是万能消炎药,0个禁忌和副作用要了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wdac.com/jczd/11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