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经快结束了,今年过年担心只能刷手机?
或者边吃边刷手机?
这是科学网站BrainPickings的创始人MariaPopova推荐的今年的优秀科学图书,让你在过节身材膨胀的同时,知识储备量也膨胀起来。
1.
年前,梭罗在他关于漫步精神的颂歌里中写道:“世界蕴藏在野性之中”。然而,在一个越来越不野性,只能偶尔地、零散地接触自然的世界里,我们该如何培育我们这个暗淡的蓝色小点上仅存的一点儿荒野?
而这便是伦敦插画师、桑达克会员珍妮·戴斯蒙(JenniDesmond)在《北极熊》一书中所探索的事情。这也是年度最佳科学书籍《蓝鲸》的续作,在那部关于地球上心脏最大的生物的书中,戴斯蒙谱写了一首科学与生命的小夜曲。
故事跟随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进入北极熊新奇而又精彩的世界,了解北极熊的生活以及背后的科学知识——它对独居的爱,藏在黄白色毛发下的黑色皮肤,天生自带太阳镜以保护它不会被强烈的北极光伤害,为什么它会进化出一个不常见的长脖子和略微向内的爪子,它如何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以及它为什么不冬眠。轻松活泼的笔触让本书得以脱颖而出。
在可爱的外表之下,本书还渗透着一层紧迫感。在一个我们不能指望政治家来保护我们这个星球、教育下一代的时代,这个责任义无反顾的落到了家长和教育家肩上。而戴斯蒙的新项目则稍稍减轻了这个任务的压力。它提供了一封温暖而又容易引起感情共鸣的邀请函,来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而关心这种在我们不断变化的气候中最脆弱也最需要我们保护的生物之一——北极熊。
2.
不是从文化现象而是从个人内部的心理体验入手,德国心理学家马克·维特曼(MarcWittmann)的这本《感知时间:时间意识的心理学》提供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视角——一个关于时间的主观体验如何塑造情感记忆以及自我认知的精妙观点。
从神经科学到哲学,联接了众多学科,维特曼分别将时间这个概念放在意识、身份、快乐、厌恶、金钱、年龄等多个范畴检测。一个令人不安的答案浮出水面——时间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我们本身就是时间。
维特曼最惊人的主张之一就是关于时间如何调节精神上的问题,他写道:
存在即意味着对自身实体和精神体的感知随着时间而延展。所谓的自我意识便是先在时间里识别出自身,再从中表现出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