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打鼾 > 打鼾发展 > > 若愚驴肉馆

若愚驴肉馆


若愚:驴肉馆

作者:若愚

一日,细雨淋淋,颇有些寂寞。突然,朋友打来电话说,老州城边上新开了一家驴肉馆,不妨去品尝一下。余说:“中华大地,从南疆到北国,不见一只驴子,哪里来的驴肉馆?”电话里传来朋友的笑声:“謬矣!街衢里虽然不见驴子,可野驴子太多了。”余问:“哪里有?”朋友说:“国家实行了野生动物保护政策,大西北的野驴泛滥成灾。有人提出猎杀一批,便于有效保护。”余仔细想想,老州城里确实有几个好心人,把野驴弄来,圈养了几百头,日夕繁殖,驴子突然多了起来。这正应了“河里无鱼市上找,出处不如聚处”的一句老话。于是,偶然冒出一个驴肉馆,并非罕事。

中午时分,余相约梁氏二兄弟,走进驴肉馆。只见驴肉馆的正中有两口特号的大锅,那锅口阔约一米三四,深三尺有余,灶台高筑,很像古代烹人羹的大镬。灶坑里的柴火把锅里早已分解的驴子们煮的沸沸腾腾,油花四溅,香气四溢。老掌柜是一个膀阔腰圆、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四十多岁,五短身材。余自然想起水浒传里的郑关西,很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三人战战兢兢找一角落坐下,老板娘笑眼咪咪,腆着膗肚皮走过来问:“三位要哪个部位?”小梁子站起来走到锅前,用大勺子在锅里搅和一气,捞出一块肥肥的肋骨来。老伴娘笑笑说:“兄弟很会吃驴!”接着,又解释一番,她说这驴子浑身是宝,营养丰富,不仅肉鲜味美,驴皮可用来熬胶,是大补之品,最能给女人补血气。说罢,放在秤盘上一秤,足足五斤多。余说吃不了这么多,老板娘笑嘻嘻说:“驴肉泻火,吃多不腻。”还说肋骨肉更香,说着下意思地摸摸自己的膗肚皮。大梁子站起来反驳:“驴子善补,是补阳之品,吃多骚火上升,烦躁难耐。尤其是那个大屌子,最让男人那个样了。”老板娘转身,摇几下肥臀忙着招呼别人去了。身后却闪出老掌柜,手里还攥着一把雪亮的解刀。余想起菏泽的酱驴肉,一定没有了驴子的那种野性,是带着一种文化的吃法,而眼前的吃法太原始了。

说到文化,转遍老州城,无非是黄糕、豆腐干。近几年,老州城里的人们也把它们当成了一种文化品牌,招来了八方宾客。南来北往的人们慕名前来,有京城大亨,省府要员,各路传媒人,特别是那些非洲人,也领着黑乎乎的老婆,吃了几顿沾牙的黄糕后,也没吃出什么文化。然后又坐在小吃摊子前面,吃了几碗辣椒油酸醋拌凉粉,拉了几泡稀屎后,只好扭身去了。最让人好笑的是那些大和民族的后裔们,他们本来和中华民族同根同源,也假装欧美的游客,嘴里嚼着豆腐干,耸着肩膀,那种吃相很耐人寻味。直到此时,老州人们才察觉到一种文化的存在,或者渗透。这里面不乏有假洋鬼子。

基督教堂的钟声响过十二点,陆陆续续的食驴者们纷至沓来。不多时,驴肉馆里坐满了人。梁氏二兄弟喝着老酒,吃着驴肉,脑门上冒着热气,其乐融融。余也夹起一大块驴肉,嚼在嘴里,品尝着驴子们的味道。

坐在身后的青年女子像老树枝头的花喜鹊,嘈闹不停。余扭头一瞧,是几个袒胸露背的那一类追风族,她们穿得很少,那种牛仔裤子很低,后面露着沟子,前面暴着眼子。似乎不像食荤一族,但她们吃得满脸流油,津津有味。那个骨感最颇的女人,不时调笑几声,爆炸式的发型张扬着,人们听不清楚她在说什么,但知道她说的话,都和驴子有关系。她们喝着啤酒,打着饱嗝儿,似乎在一片原始森林里篝火烤鹿一般,但她们不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成员,确确实实是现代人,或者是超越现代的一个女人中的特殊群体。

另一个对角线的角落里,坐着几个穿白衬衣的男人,他们肘下肘边都压着一个黑色皮包,面前摆着喝水杯子,不停地接打电话。不用问,他们一定是县乡一级的干部了。其中一个人还在电话里布置工作。他大声喊叫着指示:“要抓紧拜灯山的申遗工作。要把拜灯山的内涵写进申报材料里。”对方电话里不时传来“嗯嗯、是是”的应答声。旁边一个略胖一点的人抢过“你懂吗?拜灯山就是生殖崇拜,玄武大帝管着。”另一个人悄悄说:“叫他们过来,也吃一回驴子肉。”吃肉需要破费,打电话的人,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原来老州城南面有一村落,建在火神头上,先祖们为了繁衍,弄了一个风俗,叫拜灯山。意在祈求火神保一方平安。其中有玄武大帝调戏老妈子的祭祀活动。相传,玄武大帝主管北方各族生殖繁衍。有玄武大帝亲自下种,这北方汉子个个生得膀阔腰圆,彪气凌然。坐在这里吃驴子的几个人,就是负责申遗的工作人员。他们还编造了一个故事,叫“胡服骑射”。说的是赵武灵王教化兵丁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故事。可见,玄武大帝的后人,再学了胡人的本事,那还了得?不过,这些故事都是代代口授相传,并无实凭,火神庙里的神是一鬼怪形状,对面的小庙里住的也是刘关张,和别处的庙宇相差无几。如今做为一种民俗文化加以挖掘保护,也无可厚非。

几桌零散的食客,不过是贩夫走卒,他们一定是被生意拖累,心烦意迷,来这里品尝一顿驴子的大餐,略解饥渴和烦恼,找一点消遣罢了。那几家领着老婆孩子前来食驴的人家,一定是期望子孙身强体健,别无它意。有一对小青年,像刚刚结婚的样子,那种吃驴子的模样,十分可爱,他们像初生的犊子吸吮母亲的乳汁那样,咀嚼着驴子。似乎是想借一种遗传,完成床上更美好的动作。

锅灶里的火渐渐熄灭,锅里的驴子也不沸腾了。那几个时髦女人出来结账,肉价比上次多了几成。老板娘说:“是驴涨价,不是俺涨价。”骨感女人回答:“一样。”

餐毕,余和梁氏二兄弟出来。街衢的各个道口把满了警察,不准任何车辆和行人进城。一队刚刚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演出归来小学生们,也等待在路边。余向一个路人打听后才知道,今天来了省级大员,为了安保,才实行了戒严令。路人悄声告诉余,说是某某长,专程来老州城视察文化开发保护工作的。余想起刚才的食客们,觉得做这样严密的安保工作还是十分必要的。路人又透露一点消息,说:“前几天,市委王书记来检查教师生活,一位老教师原住在五楼,硬是和一楼卖包子的一家住户,临时调换了房子,弄了几个人连夜搬房,布置家当,怕露出破绽,还在一楼的房子里摆了几本教科书,说怕王书记上不了楼,又怕市领导问,为何把老教师安排在五楼。”路人讽刺说:“造假已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类历史罕见。”余感到啼笑皆非。梁氏二兄弟见一时进不得城里,建议到城外转转,余自然驾了车子,载着二位梁氏,沿着城外的柏油马路,抖擞一番。

多日没有出城,真是耳目一新。只见沿途的村庄、房屋、树木,都变成了白色。余问二位梁氏兄弟为何要这样,大梁子说:“为了迎接省要员视察,也为了开什么艺术会,县里要求各级政府和村庄,在一夜之间必须用涂料把所有暴露在路边的店铺、房屋,包括各村子的堡墙,都刷成白色。”余应答说:“原来如此。”余没有别的感觉,只是觉得这种码一色的清白,颇有些恐怖。

下了车子,公路下边是一片正在植树的人们,余过去一问,才知道也是奉了县里的命令,连夜来这里植树造林的。余不由问道:“现在这个季节植树造林能够成活吗?”其中一农民模样的老汉说:“活个俅!”余又问:“那还栽它干啥?”老汉瞪了余一眼,骂了一声“傻。”扭身把一棵没有根须的树栽子插在坑里,填上泥土,用脚踩实。一个女人拉来水管子浇了水。余抬头一看,是一个大型的拉水车。

小梁子站在路边朝着天空呼喊起来,眼见是吃多了驴子。大梁子调侃说:“驴子的本事就是大喊大叫。”接着又骂他:“春季已过,你还叫喊个啥?”余也调侃说:“驴的本事就这些。”大梁子说:“驴什么也没留下,只是留下一个传说,唐柳氏曾写著名《三戒》,其中一篇说到黔驴的故事。”小梁子听着,忽然蹦起老高,撩起后腿,学着驴子踢了几下。大梁子说:“就这三蹄子!”忽而又说:“梁者,栋也,皆不如一条驴腿啊!”余安慰说:“驴者,好事者载入,游走云贵,穿越西北,爬高山,涉沟壑,非驴莫属。驴之韧性非它物能比。然,农家耕者,爱若至宝,出则同行,入则同居,虽然桀骜,但也驯服,惟主人之命而非他也。不比那野豚,睡则打鼾,醒则害民。”余却望着远山,朗诵了一首诗。“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作者简介:

若愚(边尚智),蔚县国税局公务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化名人公益联盟理事、委员。现实派作家。著有倡廉长篇《师爷入仕》、民俗长篇《窗花艺人王老赏》、历史纪实文学《老兵问史》。中篇《州人和南蛮方观承》、《娼门旧事》。并有多篇诗词、札记、随笔、游记成书。文笔娴熟,写意写实,寓意深刻,求真求实,隐含深刻的思想内容,反映社会不同层面人物事件,颇具独到见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深受社会好评。并着重于地域性历史文化研究,特别是对蔚县历史研究造诣颇深。并撰写各类案件解剖文章和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文章。

雪绒花原创文学,以独特的文字表达个体独到的发现,尽现汉语言文字之美、思想之明,提倡自然、朴实、本真、唯美。欢迎广大文朋诗友







































昆明白癜风正规医院
昆明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wdac.com/dhfz/59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

    若愚驴肉馆_打鼾
    当前位置:打鼾 > 打鼾发展 > > 若愚驴肉馆

    若愚驴肉馆


    若愚:驴肉馆

    作者:若愚

    一日,细雨淋淋,颇有些寂寞。突然,朋友打来电话说,老州城边上新开了一家驴肉馆,不妨去品尝一下。余说:“中华大地,从南疆到北国,不见一只驴子,哪里来的驴肉馆?”电话里传来朋友的笑声:“謬矣!街衢里虽然不见驴子,可野驴子太多了。”余问:“哪里有?”朋友说:“国家实行了野生动物保护政策,大西北的野驴泛滥成灾。有人提出猎杀一批,便于有效保护。”余仔细想想,老州城里确实有几个好心人,把野驴弄来,圈养了几百头,日夕繁殖,驴子突然多了起来。这正应了“河里无鱼市上找,出处不如聚处”的一句老话。于是,偶然冒出一个驴肉馆,并非罕事。

    中午时分,余相约梁氏二兄弟,走进驴肉馆。只见驴肉馆的正中有两口特号的大锅,那锅口阔约一米三四,深三尺有余,灶台高筑,很像古代烹人羹的大镬。灶坑里的柴火把锅里早已分解的驴子们煮的沸沸腾腾,油花四溅,香气四溢。老掌柜是一个膀阔腰圆、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四十多岁,五短身材。余自然想起水浒传里的郑关西,很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三人战战兢兢找一角落坐下,老板娘笑眼咪咪,腆着膗肚皮走过来问:“三位要哪个部位?”小梁子站起来走到锅前,用大勺子在锅里搅和一气,捞出一块肥肥的肋骨来。老伴娘笑笑说:“兄弟很会吃驴!”接着,又解释一番,她说这驴子浑身是宝,营养丰富,不仅肉鲜味美,驴皮可用来熬胶,是大补之品,最能给女人补血气。说罢,放在秤盘上一秤,足足五斤多。余说吃不了这么多,老板娘笑嘻嘻说:“驴肉泻火,吃多不腻。”还说肋骨肉更香,说着下意思地摸摸自己的膗肚皮。大梁子站起来反驳:“驴子善补,是补阳之品,吃多骚火上升,烦躁难耐。尤其是那个大屌子,最让男人那个样了。”老板娘转身,摇几下肥臀忙着招呼别人去了。身后却闪出老掌柜,手里还攥着一把雪亮的解刀。余想起菏泽的酱驴肉,一定没有了驴子的那种野性,是带着一种文化的吃法,而眼前的吃法太原始了。

    说到文化,转遍老州城,无非是黄糕、豆腐干。近几年,老州城里的人们也把它们当成了一种文化品牌,招来了八方宾客。南来北往的人们慕名前来,有京城大亨,省府要员,各路传媒人,特别是那些非洲人,也领着黑乎乎的老婆,吃了几顿沾牙的黄糕后,也没吃出什么文化。然后又坐在小吃摊子前面,吃了几碗辣椒油酸醋拌凉粉,拉了几泡稀屎后,只好扭身去了。最让人好笑的是那些大和民族的后裔们,他们本来和中华民族同根同源,也假装欧美的游客,嘴里嚼着豆腐干,耸着肩膀,那种吃相很耐人寻味。直到此时,老州人们才察觉到一种文化的存在,或者渗透。这里面不乏有假洋鬼子。

    基督教堂的钟声响过十二点,陆陆续续的食驴者们纷至沓来。不多时,驴肉馆里坐满了人。梁氏二兄弟喝着老酒,吃着驴肉,脑门上冒着热气,其乐融融。余也夹起一大块驴肉,嚼在嘴里,品尝着驴子们的味道。

    坐在身后的青年女子像老树枝头的花喜鹊,嘈闹不停。余扭头一瞧,是几个袒胸露背的那一类追风族,她们穿得很少,那种牛仔裤子很低,后面露着沟子,前面暴着眼子。似乎不像食荤一族,但她们吃得满脸流油,津津有味。那个骨感最颇的女人,不时调笑几声,爆炸式的发型张扬着,人们听不清楚她在说什么,但知道她说的话,都和驴子有关系。她们喝着啤酒,打着饱嗝儿,似乎在一片原始森林里篝火烤鹿一般,但她们不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成员,确确实实是现代人,或者是超越现代的一个女人中的特殊群体。

    另一个对角线的角落里,坐着几个穿白衬衣的男人,他们肘下肘边都压着一个黑色皮包,面前摆着喝水杯子,不停地接打电话。不用问,他们一定是县乡一级的干部了。其中一个人还在电话里布置工作。他大声喊叫着指示:“要抓紧拜灯山的申遗工作。要把拜灯山的内涵写进申报材料里。”对方电话里不时传来“嗯嗯、是是”的应答声。旁边一个略胖一点的人抢过“你懂吗?拜灯山就是生殖崇拜,玄武大帝管着。”另一个人悄悄说:“叫他们过来,也吃一回驴子肉。”吃肉需要破费,打电话的人,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原来老州城南面有一村落,建在火神头上,先祖们为了繁衍,弄了一个风俗,叫拜灯山。意在祈求火神保一方平安。其中有玄武大帝调戏老妈子的祭祀活动。相传,玄武大帝主管北方各族生殖繁衍。有玄武大帝亲自下种,这北方汉子个个生得膀阔腰圆,彪气凌然。坐在这里吃驴子的几个人,就是负责申遗的工作人员。他们还编造了一个故事,叫“胡服骑射”。说的是赵武灵王教化兵丁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故事。可见,玄武大帝的后人,再学了胡人的本事,那还了得?不过,这些故事都是代代口授相传,并无实凭,火神庙里的神是一鬼怪形状,对面的小庙里住的也是刘关张,和别处的庙宇相差无几。如今做为一种民俗文化加以挖掘保护,也无可厚非。

    几桌零散的食客,不过是贩夫走卒,他们一定是被生意拖累,心烦意迷,来这里品尝一顿驴子的大餐,略解饥渴和烦恼,找一点消遣罢了。那几家领着老婆孩子前来食驴的人家,一定是期望子孙身强体健,别无它意。有一对小青年,像刚刚结婚的样子,那种吃驴子的模样,十分可爱,他们像初生的犊子吸吮母亲的乳汁那样,咀嚼着驴子。似乎是想借一种遗传,完成床上更美好的动作。

    锅灶里的火渐渐熄灭,锅里的驴子也不沸腾了。那几个时髦女人出来结账,肉价比上次多了几成。老板娘说:“是驴涨价,不是俺涨价。”骨感女人回答:“一样。”

    餐毕,余和梁氏二兄弟出来。街衢的各个道口把满了警察,不准任何车辆和行人进城。一队刚刚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演出归来小学生们,也等待在路边。余向一个路人打听后才知道,今天来了省级大员,为了安保,才实行了戒严令。路人悄声告诉余,说是某某长,专程来老州城视察文化开发保护工作的。余想起刚才的食客们,觉得做这样严密的安保工作还是十分必要的。路人又透露一点消息,说:“前几天,市委王书记来检查教师生活,一位老教师原住在五楼,硬是和一楼卖包子的一家住户,临时调换了房子,弄了几个人连夜搬房,布置家当,怕露出破绽,还在一楼的房子里摆了几本教科书,说怕王书记上不了楼,又怕市领导问,为何把老教师安排在五楼。”路人讽刺说:“造假已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类历史罕见。”余感到啼笑皆非。梁氏二兄弟见一时进不得城里,建议到城外转转,余自然驾了车子,载着二位梁氏,沿着城外的柏油马路,抖擞一番。

    多日没有出城,真是耳目一新。只见沿途的村庄、房屋、树木,都变成了白色。余问二位梁氏兄弟为何要这样,大梁子说:“为了迎接省要员视察,也为了开什么艺术会,县里要求各级政府和村庄,在一夜之间必须用涂料把所有暴露在路边的店铺、房屋,包括各村子的堡墙,都刷成白色。”余应答说:“原来如此。”余没有别的感觉,只是觉得这种码一色的清白,颇有些恐怖。

    下了车子,公路下边是一片正在植树的人们,余过去一问,才知道也是奉了县里的命令,连夜来这里植树造林的。余不由问道:“现在这个季节植树造林能够成活吗?”其中一农民模样的老汉说:“活个俅!”余又问:“那还栽它干啥?”老汉瞪了余一眼,骂了一声“傻。”扭身把一棵没有根须的树栽子插在坑里,填上泥土,用脚踩实。一个女人拉来水管子浇了水。余抬头一看,是一个大型的拉水车。

    小梁子站在路边朝着天空呼喊起来,眼见是吃多了驴子。大梁子调侃说:“驴子的本事就是大喊大叫。”接着又骂他:“春季已过,你还叫喊个啥?”余也调侃说:“驴的本事就这些。”大梁子说:“驴什么也没留下,只是留下一个传说,唐柳氏曾写著名《三戒》,其中一篇说到黔驴的故事。”小梁子听着,忽然蹦起老高,撩起后腿,学着驴子踢了几下。大梁子说:“就这三蹄子!”忽而又说:“梁者,栋也,皆不如一条驴腿啊!”余安慰说:“驴者,好事者载入,游走云贵,穿越西北,爬高山,涉沟壑,非驴莫属。驴之韧性非它物能比。然,农家耕者,爱若至宝,出则同行,入则同居,虽然桀骜,但也驯服,惟主人之命而非他也。不比那野豚,睡则打鼾,醒则害民。”余却望着远山,朗诵了一首诗。“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作者简介:

    若愚(边尚智),蔚县国税局公务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化名人公益联盟理事、委员。现实派作家。著有倡廉长篇《师爷入仕》、民俗长篇《窗花艺人王老赏》、历史纪实文学《老兵问史》。中篇《州人和南蛮方观承》、《娼门旧事》。并有多篇诗词、札记、随笔、游记成书。文笔娴熟,写意写实,寓意深刻,求真求实,隐含深刻的思想内容,反映社会不同层面人物事件,颇具独到见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深受社会好评。并着重于地域性历史文化研究,特别是对蔚县历史研究造诣颇深。并撰写各类案件解剖文章和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文章。

    雪绒花原创文学,以独特的文字表达个体独到的发现,尽现汉语言文字之美、思想之明,提倡自然、朴实、本真、唯美。欢迎广大文朋诗友







































    昆明白癜风正规医院
    昆明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wdac.com/dhfz/59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