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呼噜
现在打呼噜的人日渐增多,有些症状严重的晚上可以见呼吸暂停。
有对夫妻之前过来看病,妻子说她丈夫晚上睡觉呼吸突然停住,白天精神不佳,开车都打盹儿,她丈夫外在看起来形体高大壮实,脉象却沉濡乏力。我说,这呼噜的问题可大可小,它的实质是痰湿阻在呼吸道中,如果长期痰湿不降,阻闭了心脑,问题就大了。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发生中风,出现脑血管意外,跟痰浊阻闭清窍是分不开的。这样的人长期呼吸气急,脸色晦暗,说话时声音粗浊厚重。
那该怎么办呢?很简单,少吃荤,多吃素,适当锻炼减减肥!
痰浊上攻于清窍,才会出现呼吸气粗打呼噜,让浊阴往下排,气清则神足。
针对上面所说的患者,我给他使用了温胆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大陈皮半夏用量来化痰降浊理气,加入郁金、胆南星来豁痰开窍。嘱咐晚上饮食清淡,适当锻炼身体,降脂减肥。复诊反馈打呼噜减轻,白天精神也较往常充足。
”
那我们接下来详细讲解一下打呼噜的危害和中医治疗吧!
打呼噜会导致什么问题
1、变笨
打呼噜易导致思维迟钝,注意力下降。呼吸道不通畅,影响大脑的供氧,造成脑部供血不足。
据统计,经常打呼噜的司机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造成交通事故率很高,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7倍!
2、性功能障碍
打呼噜易导致性功能障碍。血管供氧受阻,营养不能及时供给,导致神经末梢不够兴奋。
3、心脑血管疾病
打呼噜引起的缺氧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升高。除此之外,包括高血压在内的众多心血管疾病都与打呼噜有密切关系。
4、猝死
打呼噜会增加两倍的猝死风险,男性尤其危险。打呼噜影响心脏供血不足,这是引起猝死的直接原因。
打鼾的中医分型治疗
中医里将“打呼噜”称为“打鼾”,又称“鼾症”。《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中有记载:鼾,鼻息有声也——打鼾,是指睡眠时鼻腔发出的声音,这是对打鼾症状的最早描述。
1
“痰”“浊”凝聚
现代人喜欢吃大鱼大肉,“鱼生火,肉生痰”,这些东西吃得多了,脾胃就消化不了,这样就会形成痰湿。因此,中医才认为,“脾胃为生痰之源”。一个人体内有痰湿,就会影响到肺的宣降功能,气机不畅,人就胸闷易喘。
痰再阻气道,空气进入到气道的时候被这些东西堵住了,这个人就会喘、会咳,睡觉时就爱打呼噜。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就是从源头上切断痰湿的生成。
平时少吃些大鱼大肉,多吃些蔬菜,再用一些宣肺的药,把痰液给排出来。宣肺的药有哪些呢?最常见的就是陈皮。《本草纲目》认为陈皮有三大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是破滞气,三是益脾胃。
另外丝瓜络、桔梗也有宣肺化痰的效果。
丝瓜络在《本草再新》就记载,它能“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如果你家里有丝瓜络的话,就要充分利用起来,每次用5克煮水喝,1天1次,对于化痰、通经络有很好的效果。
《本草通玄》认为“桔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经,肺为主气之脏,故能使诸气下降”,很多吸烟的人会痰多、嗓子痛、咳嗽、打呼噜很响,这时可以去药店买些桔梗泡水喝,即能宣通肺气,又能促进瘀痰的排出,帮助排毒。
古人云:“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对于疾病也是如此,只有在它露出征兆之时铲而除之,如此才能得享天年。
2
阳虚寒凝
阳气亏虚主要导致的问题是体内水液无法正常代谢,导致寒湿凝聚。
表现为睡觉时呼噜声响亮高亢,时断时续;睡眠不实,疲惫嗜睡,睡不解乏,健忘乏力,胸闷、形体肥胖;晨起口干,咯痰白稀;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苔白或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或濡缓,多见于年轻人。
治疗上可温阳益气,中阳不足者以附子理中丸为主方,肾阳亏虚者以右归丸为主。中虚阳越者拟用《景岳全书》人参一味煎加竹沥。
3
脾虚证
脾为生痰之源,脾气虚弱导致饮食水谷无法正常吸收代谢,从而化湿生痰,堵塞气道。
表现为刚入睡就打呼噜,呼吸短促甚至停止,白天神情淡漠,困倦乏力,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此证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益气健脾,以六君子汤为主方,可加麦芽、山楂、神曲等消痰导滞。
减轻打鼾症状小妙招
最后教大家一个用穴位按摩法减轻打鼾症状的小妙招,如果有此症状或者身边此症状的朋友,可以果断收藏分享。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公孙、三阴交。
方义:足三里是补充后天之本脾胃的最佳穴位,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水穴,健脾祛湿功效最强。足部公孙穴及小腿的三阴交穴也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的功效。
方法:每晚临睡前坚持按揉这四个穴位,每个穴位2-3分钟,双腿轮流做,共约20分钟左右即可。
如有相关问题,欢迎咨询店内医生
孝福中医
三墩店:古墩路-5号(天天好大药房内)
古墩店:古墩路金丹巷1号(对面中医诊所)
骆家庄店:古墩路号(沿街店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