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影像鼻咽部正常结构和ldqu


北京治白癜风的地 http://pf.39.net/bdfyy/
鼻咽部正常结构和鼻咽癌

临床资料

例1(图3A、B),男,30岁,打鼾及左侧听力下降2个月。

例2(图4A-D),男,38岁,左侧鼻腔闭塞、涕血3个月。

例3(图5A-C),男,55岁,鼻咽部疼痛、涕血半年。

例4(图6A-C),男,38岁,涕血1年,头痛半年,右眼视力减退3个月。

例5(图7A、B),女,39岁,涕血半年,头痛及左侧颌面部麻木2个月。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2A

图2B

图2C

图2D

图2E

图2F

图3A

图3B

图4A

图4B

图4C

图4D

图5A

图5B

图5C

图6A

图6B

图6C

图7A

图7B

影像学报告描述

例1:CT增强(图3A、B)见鼻咽腔偏左侧软组织肿块(黑星),中度强化,左咽隐窝及咽隐窝咽口闭塞,鼻咽腔明显变窄。

例2:MRI扫描(图4A-D)见鼻咽左侧壁肿物突入并闭塞左侧鼻腔(白星),呈等T1、等T2信号,轻度强化。

例3:MRI(图5A-C)见鼻咽左侧壁等信号软组织肿物(白星),轻度欠均匀强化,侵犯左侧头长肌、翼内肌(白箭头、白箭为对侧正常肌间脂肪),破坏枕骨斜坡(白方块)。

例4:CT增强(图6A-C):鼻咽腔右侧中度强化肿物,破坏右侧翼突、上颌窦后壁、鼻腔外壁、眼眶后下壁及颅底骨质(黑箭),累及右侧翼内、外肌及上颌窦后间隙,突入右侧鼻腔、上颌窦腔、颞下窝、海绵窦及蝶窦腔(黑星)。

例5:MRI增强(图7A、B):鼻咽左壁轻度欠均匀强化软组织肿物(黑星),累及左侧翼内外肌、翼腭窝及咽旁间隙,左三叉神经下颌支明显增粗并强化(白箭)。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例1至例5分别为:T1期、T2期、T3期、T4期、T4期鼻咽癌。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鼻咽部CT和MRI正常结构(图1A-D,图2A-F):显示咽鼓管隆突(白方块),咽鼓管咽口(白箭),咽隐窝(白箭头),头长肌(黑方块),咽旁间隙(白星),翼内肌(黑星),翼内板(黑箭)和翼外板(黑箭头)。

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是发生于鼻咽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上95%~98%患者为低分化鳞癌。我国南部、香港为高发区,可能与EB病毒感染、饮食、遗传相关。男性多见。发病高峰为40—60岁。最常发生于鼻咽顶部,次为咽隐窝和咽鼓管隆突。按发展方向分为上行型、下行型及混合型、临床表现包括回吸性涕中带血、耳鸣、偏头痛、颈部肿块、复视、鼻塞、面麻等症状。

影像学特点如下。①鼻咽壁增厚或软组织肿物,早期可见咽隐窝变浅或闭塞、咽鼓管隆突膨隆、鼻咽侧壁僵直,中晚期肿物浸润破坏周围结构。②向上直接侵犯颅底,破坏蝶窦、斜坡、经破裂孔侵入颅内,累及海绵窦、颞叶及脑神经等;向前可侵及翼内、外肌,破坏翼板,或经翼腭窝侵入眼眶;向前内可侵入鼻腔后部;向外侧浸润咽旁间隙;向后可侵犯咽后及椎前间隙。③咽后、咽旁及颈深部淋巴结肿大伴中央坏死。④骨、肺、肝等远处转移。⑤CT:等密度,中度较均匀强化。⑥MRI:T1等或略低信号、T2等或高信号,轻度或中度强化。鼻咽癌T分期请参照临床。

鉴别诊断

需要与鼻咽部恶性淋巴瘤、淋巴增生、脊索瘤等鉴别。

小结

中青年男性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回吸性涕血或单侧偏头痛,检查发现鼻咽壁增厚或软组织肿物,伴或不伴有周围结构浸润破坏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提示鼻咽癌诊断。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wdac.com/dhbj/11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