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福建权威医疗专家,平台首发孕产、儿科、营养等精品干货。更有福建教育、心理、育儿达人前来分享特色经验,超多专家线下课堂、母婴团购和宝宝活动。医院专家特号抢、母婴服务折扣享、父母课堂免费上等好福利,快 小米3岁半,刚上幼儿园。可对妈妈来说,本该省心了,却更操心。一学期不到5个月,大部分时间在生病。病刚好了,上学一周又病倒了,反复生病也累坏了家长。
上个月,一次高烧之后,“病愈”了,小米却有了一些奇怪的表现。睡觉莫名奇妙开始打起呼噜,妈妈说,“听那声音明显是呼吸道被堵住了,那时候特别担心,我连睡都不敢睡,就闭着眼睛听她的呼噜声,生怕不小心就憋气了。有时候听得自己都难受,想动一动她,帮她换个姿势,又怕把她吵醒。”细心的妈妈还发现,小米要是躺着睡一定得打呼噜,侧着睡或者趴着睡呼噜的声音就没那么大了。小米一个晚上还醒来好几次,睡眠质量特别不好。
那段时间,小米没有流鼻涕,却有鼻音,还特别爱挖耳朵,只要手上没有玩具,手就往耳朵里挖。有时候吃饭吃到一半,还得挺下来深深地喘口气。当妈妈把自己的困扰告诉表姐时,表姐的回答让她吓了一跳“可能是腺样体肿大”。
原来表姐的儿子,冬冬也是幼儿园小班。前段时间,睡觉总是打呼噜,用表姐的话说,“打得震天响,连他爸爸都被他吵醒了。”有时候冬冬也会大口喘气,经过检查,冬冬患上了腺样体肿大。在表姐的建议下,小米医院检查,并确诊。吃药、喷鼻子,一个礼拜的时间小米便不再打呼噜了,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几乎都能一觉到天亮。
2、什么是腺样体?它和扁桃体是难兄难弟,一个在幕后一个在台前
医院杏林分院儿科主任林刚曦说,其实人有两对扁桃体,平时张大嘴巴可以看到的扁桃体其实叫颚扁桃体,而腺样体又叫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躲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
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属于淋巴组织,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因此腺样体肿大在3到5岁是高发期。“3岁孩子的免疫不到成人一半,5岁左右达到成人的一半。特别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天天受病菌攻击,特别容易感冒,腺样体就像人的门卫一样,帮孩子们抵挡病菌,挡着挡着自己也受伤了,但是因为它躲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常常被忽视了。”
3、怎么察觉?反复生病,高烧,睡觉打呼噜要警惕,拍张X光片就能知晓
林刚曦特别提醒家长,小儿打鼾常被家长忽视,长期打鼾一定要排除问题。打鼾也是腺样体肿大的典型症状之一。睡眠时,患儿仰卧时打鼾明显,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严重的病例需要做多导睡眠检测,达到手术指征的需要手术切除,以免影响心肺和智力发育。
因气道变窄,长期慢性缺氧不仅是增加心肺负担,影响心、肺功能,人体的组织为了千方百计地为机体提供喘气呼吸的空间,牙床会往前突,变成“天包地”,甚至呆呆、木呐,形成特殊的面容,也就是“腺样体面容”。还有一些孩子则会表现出过度的闹腾,通过活动大口喘气,增加血液循环,让肿大的腺样体消除一些,其实这都是机体为了适应气道狭窄的一种表现。
此外,腺样体肿大还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甚至高烧不退。除了生病,慢性过敏同样也会引起腺样体肿大。因为腺样体看不见,如何确诊?只要拍摄一张X光片或者在纤维喉镜下检查即可分辨。不过针对使用纤维喉镜时小儿可能存在不配合,反而需要麻醉镇静的情况,林刚曦更推荐拍摄X光片。“现在机器越来越好,其实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小。”
4、该注意什么?至少治疗3个月,少去人多的地方,少吃过敏的食物
除非非常严重,林刚曦并不主张手术切除腺样体,毕竟腺样体到孩子10岁以后便慢慢萎缩了。他也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尽早发现治疗,腺样体肥大是一种慢性病,治疗至少需要3个月,根据情况药逐渐减量,不能一好转就把药停了。
林刚曦建议家长们少带患儿去人多的地方,不得已得去的话,就给患儿带上口罩,多一层过滤网躲一层保护。在治疗的过程少吃容易过敏,特别是不要吃海鲜,少吃牛奶和坚果类食物,减少过敏的机率。
福建人爱吃海鲜,不少家长觉得孩子一定要吃好,蛋白质类的辅食过早添加也使得孩子过敏的可能性增加了。因此,林刚曦也提醒家长一定要在6个月以后再开始逐步添加辅食,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推迟添加。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