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宅会亲人民资讯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2157.html
□莫沽                     瑞岩,又称松岩,一座以岩石命名的村庄,是一座筑于明朝的杜姓血缘聚居村落。我登上村后的南山张望,欲一睹这块被先人用以命名的吉岩风采,无果,一个小小的谜团掩藏在心底。南山之南约一歇路,是坑头村吴姓分支的自然村卓家山;再往南行一歇路,即为临水竹林八村的第一村吴姓血缘聚居村落坑头村。坑头是我的故乡,我出祖邻县屏南;瑞岩是我外婆的故乡,她与外公移民上府。20世纪80年代前,从瑞岩到坑头这一条弯弯的山道,是临水八村通往县城紫城的茶盐古道,道上有咸涩的盐味,也有淡淡的茶香。“赤日炎炎,试问能持几里;凉风飕飕,不妨释担稍歇。”一幅路亭楹联,不知成为多少游子的乡愁记忆。曾有数年时间,年轻的母亲常常奔跑在这条古道上,为的是照顾她那年迈的外公外婆。无论我离开多远,总闻得到我爱闻的味道;打谷场上稻穗、豆荚的草香味,竹竿上新衣服下水的布香味,五月粽子煮熟时的清香味,过年放鞭炮的呛人味。……戊戌年初冬里的一日,翠屏湖碧波荡漾,湖中后垅岛上古树参天,百鸟鸣唱,《九叶诗人杜运燮研究资料选》发行交流会在岛上的溪山书院召开,来自福州、宁德、古田、屏南等地的作家诗人咸聚,一首《故乡毕竟是故乡》的怀旧诗勾起我的乡愁记忆。少小离家,一晃40多年过去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节日历历在目,故乡的味道依然那么熟稔。杜运燮,这位远离故土的游子、朦胧诗的鼻祖、与沈从文、朱自清、巴金等文学巨匠都有交集的九叶派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像一溪清清的流水流动在诗中,诗人的名字倏地嵌入我的心田。杜宅,位于瑞岩村中心路,一座因杜运燮而扬名的清乾隆年间的大宅院。翻开《瑞岩杜氏族谱》,先祖杜华泗原系“殿前三品指挥使”,因避“靖难之役”而隐居于此,无岩而取村名瑞岩以迷惑追兵,憋在胸中的谜团迎刃而解。宅前庭院,宅后附楼,厅堂红砖铺地;下廊宽敞,青石甬道,居中台阶有五,左右有三,明亮的天井接起四方长生之水;后厅倒朝,一方青石井围的古井居中,方形的井台用鹅卵石干砌,台上石榴、海棠、水枝、吊莲、虎皮兰、令箭荷花等鲜花依次铺开……“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我混在作家团中嚼味、细赏,仿佛似曾相识,却又记不得何时来访过。“或许就是闽地老宅共有的肖像吧!”我私下琢磨。见来了客人,女主人微笑着从后厅迎了出来,说她的丈夫去田了,说老宅出了很多读书人,个个拿本本、吃公粮。说话间,男主人掮着一把锄头回来了,一边与我们打招呼一边卸下锄头,一道优美的弧线从他的头顶划过,锄头就准确地立靠在墙角边,接着用习惯性地握柄提锄轻捣了两下,妥了!一看就是一位种田的“好把式”。男主人摘下草帽转过身来,露出花白的银发与温和的笑容,说孩子都在外工作,老两口子因舍不得田地而留守;说老宅是祖上建的,祖爷是个好弄诗文的雍进士;说老宅书香盛,人丁旺,子孙遍及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有博士研究生、厅处级领导、科学家、工程师、警察、医生、商人,也有聋哑、驼背、跛子……“聋哑人?”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记得母亲常提起她外婆家的耳聋叔公,做得一手好线面,该不会这么巧吧!我朝着插话人望去,哦,是一位清瘦的老人,沧桑的脸上有一对深邃的眼睛,似乎悟透了俗世凡尘。我问主人家与杜运燮是什么关系?知不知道他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九叶派诗人?他说是他的堂哥,接着摇了摇头说,留守的只知道耕地种粮,吃公粮不吃公粮,哪知道诗人不诗人的?现在前来参观故居的人多了,才知道他是一位大诗人。杜运燮的书房在宅后的附楼上,附楼不大,上下两层。原先,后院有楼梯通往附楼,不知哪年拆除了。我们从大厅边的小拱门出去,沿着鹅卵石村弄走向附楼。附楼大厅无隔间,宽敞,无窗,漆黑,边上有一条小楼梯,拾梯而上,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深邃感,我在这深邃中寻找那两只“学人打鼾的黑鸟”,它们是否就栖息在诗人的窗前?一桌、一椅、一小窗,诗人的书房小而简陋,但他却在这里度过美好的中学时光,“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引发诗坛大地震的朦胧诗《秋》就是在这里孕育的吧!窗外挂着一条细长的竹帘,时光远去,竹帘残缺,但不影响它遮阳挡雨的功能,就像小小的书房关不住诗人放飞的思绪一样。书房靠大宅方向有一扇门,入门就是杜运燮的卧室,这间卧室实际上位于大宅后厅厨房的上方,是一间阁楼。主人家说,楼下有一段时间是他耳聋叔公的线面坊,这让我再次想起母亲提到的那位耳聋叔公,也做得一手好线面,心就热了。我连忙报出母亲的姓名,看到主人家一脸茫然,又报出外婆的大名,他还是摇了摇头,再次报出舅公的大名,他立即怔住了,说是他的堂叔,已搬往邻村新桥头,还说我得叫他表舅。这就会上了,主人家的父亲是我舅公的堂弟,我舅公是我外婆的亲弟,杜运燮是我外婆的堂弟,是那两位的堂哥,我的身上流有杜家的血液。那一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立即打电话告诉定居在屏南的母亲,她老人家感慨万分,说,哪天得回来看看。本文来源:闽东日报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wdac.com/jczd/15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