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治疗,一身轻松!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前出塞》诗之六,流传千古的名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说的是要抓住事物的“要害”。针对冬天易于发作或加重的“冬病”,我们如何抓住它的“要害”呢?
祖国医学认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或为阴虚,或为阳虚,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故而针对“冬病”,在炎热的夏季,疾病处于相对的缓解期,利用天、地、人、药物等多方面旺盛的阳气,采用“夏治”的方法,一鼓作气,拿下疾病,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治病求本”,方能抓住疾病的要害!
随着夏至节气的到来,被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慢性疾病困扰的人群又迎来一年一度冬病夏治的良机。
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作为“医院老字号”敷贴单元,继承全国名老中医精制秘方,经过十余年不断总结和改良,研发出“扶阳膏”、“止痛”等疗效显著的外用配方。为方便广大患者抓住治疗疾病及预防保健的时机,在“三伏贴”基础上,新增三伏灸、打伏针、拔伏罐、埋伏线等项目。
三伏灸: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利用艾火的纯阳之性,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达到祛除寒湿,温经通络之功效。对腰痛膝软,下肢沉重,神疲乏力,耳鸣头晕,尿频尿急,阳痿早泄等一系列亚健康状态,疗效显著。
打伏针:打“伏针”以温针为主,配合各种灸法(隔姜灸、隔附子饼灸等)、刺络拔罐,达到内病外治,标本兼顾,显著增强机体抵抗力。
拔伏罐:暑湿易侵经络,致经脉阻滞、暑闭气机、脏腑功能失调等,拔罐不仅具有养生的作用,还能祛湿、解暑、逐寒。
埋伏线:通过羊肠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由经络传入体内以治疗疾病。可调动人体免疫功能,对失眠、神经性头痛、中风后遗症,尿失禁;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胃痛、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便秘;内分泌失调所致肥胖症、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疗效显著。
作者简介张阳普,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痧疗罐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针刀学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湖北省针灸学会理事,湖北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李家康教授及湖北省知名康复专家廖维靖教授,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曾在医院康复科及华中医院康复科进修,参编医学专著3部,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为骨科康复、神经康复。擅长针灸、中药并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面瘫、偏瘫、脑瘫、截瘫、耳鸣耳聋等疾病。
长按解锁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