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庶
1
妈妈奚落说:“你爸爱地能爱死。”
爸爸反问道:“那你是一个农民,不爱地爱啥?”
妈妈这样说是有来由的,我们家原本只有五亩地,爸爸嫌太少,又承包了五亩,这就十亩。
刚开始种小麦,收成不是很好。
有一次,爸爸和他的朋友去了一趟外地,结果引进了一种叫“包菜”的作物。
于是我们家开始种植包菜,爸爸也成了我们镇子上第一个菜农。
第一年大家质疑说:“好好的麦子不种,种包菜,谁天天啃包菜呀?”
爸爸心态比较好:“地多,种着玩。”
结果那一年,包菜成熟的时候,爸爸联系了一个收包菜的大户过来,包菜两毛发价,算下来比种麦子划算。
那一年爸爸也小赚了一笔,有点飘飘然。也买上了新的农用三轮车。镇子上的乡邻看着眼红啊,一传十,十传百,都来问父亲怎么种包菜。
于是第二年,镇子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种包菜。
为了多增加收入,大家还种植了不同品种的包菜。有60天的,80天的,天的。
60天的包菜刚卖完,接着就是80天的包菜可以上市了,80天的包菜卖完,天的又好了。
第二年,镇子上的乡民也小赚了一笔。
大家偿到了种包菜的甜头后,都不种小麦了,开始大面积的种包菜。
由于种植量太大,供大于求,那一年,包菜根本无人问津,往年过来收包菜的大户也不来了,大家眼睁睁的看着包菜在地里烂掉。
整个镇子上都弥漫着烂包菜的臭味。
爸爸急了,十亩的包菜呢,如果都烂掉了,这一家人就得喝西北风去了。
那些天,爸爸成天出出进进。
每天天不亮就拖着一车厢菜,去城里的市场上去零售。
有时候一天都卖不了几斤。爸爸总是无精打采的开着车又回来,回来还不忘记给我们买烧鸡和锅盔。
2
妈妈说:“叫你不要种那么多,你大包大揽非要种那么多,这下可好了。”
爸爸又开始四处打听,他和他的朋友又出去了,妈妈一个人打理着地里,外加照顾我们姐弟。
几天后,爸爸回来了。
回来时,爸爸坐在一辆很大的,比我们家小三轮大很多倍的车上。
乡民们一阵躁动,难道他带着大客户来了。
于是各种打听。
爸爸说:“我要把菜带到大城市里面的市场上去卖。”
乡民们说:“那花这么多钱,自己雇车,拉过去,再卖不动,不是赔得更多。”
爸爸依然呵呵笑着:“赔了就赔了,我也就心安了。”
就这样,我们家地里上好的包菜都被铲到了大货车上,精心打扮过以后运输到了大城市。
妈妈带着我们,一边干农活,一边等爸爸。
等了十天半个月,爸爸终于回来了。
不光妈妈和我们姊弟期盼爸爸回来,乡民们也期盼爸爸回来。
他们迫切得将爸爸围堵在路上,各种询问打听菜价,售卖情况。
爸爸将自己怎么把菜运输到市里,路上遇到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到城里后怎么卖,怎么睡觉,卖完后又去了哪里逛·····跟讲故事一样一五一十,从头讲到尾。
爸爸讲得津津有味,乡民们听得意犹未尽,像在听魔幻故事。转眼天都黑了,他们仍在摸着黑聊。
最后的结果是,经爸爸这么一折腾,我们家今年的地里收成没赔没赚,保了个本。
爸爸回来给妈妈在城里买了一套新衣服,给我们买了好多好吃的,柿子饼,还有各种点心。
那个时候我就很崇拜爸爸,爸爸虽然大字不识几个,还挺能耐,讲故事跟讲童话故事一样。
因为这次很多乡民地里的菜没有销路,都烂掉了,倒得倒,倒不成的翻进地里做了肥料。乡民们也元气大损,有些扔下地,去城里打工了。
3
妈妈说:“要不咱也不种地了吧,打个工,旱涝保收,也不至于担这么大的风险。”
爸爸说:“作为一个农民,地就是我的本。”
这一年,爸爸又改变策略了,他不止是单一的种植包菜,而是搭配种植。
加了玉米和土豆,又喂了十来头猪。
爸爸不仅成了种植户,也成了养殖户。
我们家彻底热闹起来了。
妈妈埋怨说:“不仅要喂我们姐弟这几头猪,另外还要再喂那么多头猪,都要累死了。”
爸爸每天除了给猪给食,打扫猪圈,给猪洗澡。
就是在猪圈里,满目慈祥地看着那十几头猪,我觉得他关心猪比关心我们多得多,他可是没这么看过我们。
甚至爸爸的身上也总是淡淡得飘着一股猪圈里的味道。
家里只要有客人来,爸爸都要带到猪圈里溜哒一圈。
“走,看我的猪长得好不好。”
然后客人们到猪圈各种夸赞一番,他就特傲骄。
我觉得猪被他这么夸下去,猪不仅会长壮,还会长好看。他都没这么夸过我们。
这一年,我们家热闹的时间又延长了,妈妈和爸爸睡得更晚了。
每天忙到十一二点才睡。
爸爸的三轮车在巷子里出出进进。
连我们家的猪都能分辨得出爸爸三轮车的响声,一听到爸爸三轮车的声音越来越近,它们就开始哼哼,想必它们觉得晚饭有着落了。
这一年包菜种得少,况且好多乡民也不种了,可能是量少了,所以价钱不好也不坏。
爸爸卖完菜后,就开始收拾玉米,把玉米磨成面面,用玉米面面喂猪。
目的是把猪喂得胖胖肥肥的,好在年底卖猪肉。
因为处在北方,最容易下雪,最冷的时候。
爸爸又开始了赶集卖猪肉的日子。
妈妈说:“猪整头卖了,多省事,非要这么麻烦,冻得跟狗一样。”
爸爸呵呵笑道:“我就爱受冻。”
听到这话,那个时候我就想,爸爸就是爱找虐受。
妈妈嘴上骂骂咧咧,心里却担心爸爸太受累,他知道爸爸,能多卖钱的,绝对不贱卖。
4
年底的那些时日里,无论天晴天阴天下雪,爸爸都会拉着切肉板和肉,雷打不动的去赶他的集。
有一次逢周末,妈妈让我给爸爸去送饭。
走近爸爸肉摊的时候,远远我看到了我的数学老师。
我提着饭盒,蹿到了市场台阶后的一颗大柱子后面,偷偷的眺望着爸爸和数学老师。
我觉得爸爸油嘻嘻的样子,在老师跟前,挺没面子的。
那个时候,在那个乡镇里,大家都稀罕当老师的,坐办公室的。
总觉得像爸爸这样的农民是最下等的人。
现在想想我那时的这个举动,这个想法真是太幼稚了!
卖肉的时候,爸爸被冠以光荣称号“一刀”。
因为不论谁要几斤肉,爸爸一刀下去,准确无误,不用补刀。
有一次,上数学课的时候,数学老师竟然将爸爸切肉的准确度,当成经典例子来讲。
我心里别提有多骄傲了。
临近过年的时候,爸爸终于把肉卖完了。
爸爸又乐滋滋地拿着他的小帐本,盘算着他今年的收成。
爸爸又买了一辆车厢更长一点的农用四轮车,爸爸和妈妈带着我们姊妹置办年货,给我们添置新衣服,女乡民们都向妈妈投来嫉妒地眼神。
这一年,真是过了一个五谷丰登的欢乐年。
5
下一年,爸爸又开始延用上一年的农耕方式,养了多头猪,实行玉米、土豆、包菜套种。
除了爸爸外,好多乡民也在和爸爸的沟通取经下,采用了和爸爸一样的种植模式,并加上了养殖业——猪。
因为从上一年的猪身上偿到了甜头,爸爸的重心开始放到了猪身上。
没想到春季就遇上了猪温,弄不好还会传染给人。
猪要被活生生埋了,爸爸埋一会儿,有气无力的坐一会儿。
好一阵子爸爸缓不过劲来,几天都吊着一张苦瓜脸,看谁都不顺眼。
我们姐弟看见都躲着墙角走,深怕撞到爸爸气头上。
爸爸睹气不去猪圈了,身上也没有猪圈里的淡臭味了。
他又“移情别恋”,去关心他的包菜和玉米。
爸爸开始翻来覆去捣鼓着他的计算器:“没猪了,玉米也可以售卖一部分了,这样可以添补家用。”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一年包菜价格又起来了,爸爸有些丧气,觉得包菜种少了。
妈妈说:“别丧气了,早知三日事,富贵过千年。”
这一年我们生活有些拮据,爸爸怎么盘算,都是赔的。
年底也没有添置什么新的农用物件。
爸爸也开始喜欢抽烟,一根接一根。
妈妈说:“今年就少置办点年货吧,给孩子们添置新衣物是必须的,剩下的钱攒着孩子上学用。”
我们姐弟的本子也少了,用剩下的作业本,装订成演草本继续用。
开春,快到农耕时,大家都纷纷种植了。就我们家迟迟未动工。
乡民们都议论纷纷,以为爸爸受打击太大,不种地了。
结果爸爸和朋友又出去了,回来后他带着几小袋东西,袋子很干瘪,上面画着西红柿、辣椒。
原来是西红柿籽和辣椒籽。
爸爸腾出一片上好的地,开始挖地,然后又把挖好的地分成一小格一小格。
远远看去,像一方方豆腐块。
爸爸便在这一方方小格里开始育苗。
看着一个个小苗拔地而起,爸爸抱着茶杯,坐在地头,连背影都是乐的。
乡民们在爸爸的宣传发动下,又来我们家拔苗子。都想种植试试。爸爸也毫不吝惜。
爸爸除了给苗子除草,放水,就是在其它地里包地膜。
等苗子长势好了,地膜也好了,就可以直接移栽了。
这一年爸爸一边摸索一边种植,天下雨,就穿着雨鞋坐在地头盯着株苗看。
6
等到9月快开学的时候,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了柿子树。辣椒一根一根肥硕绿油的挂在枝头。
爸爸摘来一筐西红柿,一篓子辣椒,用手给我们擦一个西红柿,给自己也擦一个西红柿,乐呵呵的吃起来。
一边吃还一边自我陶醉:“自家种的西红柿就是好吃嗷。”
妈妈说:“要赶紧卖了,马上开学了,又得给孩子们准备学费了。”
于是前一天晚上开始大量采摘装箱,第二天天不亮,爸爸和妈妈一起去集市上赶集。
那一年我中考完,考上了县一中,爸爸和妈妈心情极好。
每天不累似的去赶集。
因为价钱好,去得早,很快就发给菜贩子了。
我们不仅有肉有锅盔吃,外加了一样辅食——雪糕。
爸爸也给我支了足够的钱置办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开学我是啥也不缺的屁颠屁颠去念书了。
爸爸和妈妈在城里卖菜,时常还抽时间来看看我,给我带点吃的用的。
想着要来看我,爸爸和妈妈这一天也会精心拾掇一番。
用他们的话说:“总不能给我们家大学生丢脸(其实那会才上高中)。”
高中三年转眼即逝,这三年我们家的种植模式基本没什么变化。
爸爸也折腾得少了,开始将养猪和种菜平均安排。
用爸爸的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如果菜价不好了,还有猪兜底。”
随着我们长大,爸爸的背似乎越来越弯了。
那年我考上大学,大学的学费比高中贵了很多倍。
那一年暑假格外长,我也常常在地里搭把手。
太阳大的时候,爸爸妈妈继续在地里忙碌,便把我支回去凉快去。
爸爸说:“别把我家大学生晒着了。”
快开学的那些时日,一直阴雨绵绵,不见转晴。
为了给我凑够学费和生活开支,爸爸急了,拉着妈妈冒着雨,在泥地里摘菜。
第二天一大早冒着雨去发菜。
爸爸每天回来的时候淋得像只落汤鸡。
妈妈摔得像只泥鳅。
看着爸爸和妈妈的样子,我突然笑着笑着眼泪就滚落下来。
8
现在我们姐弟也都工作了,有了自己的营生。
爸爸仍然大包大揽的种着十亩地。
他还是那句话:“农民,不种地再干啥。”
每次回家,我总是不痛不痒的奉劝爸爸:“种那么多干啥,也要注意身体。”
爸爸回怼说:“没有累死的人,谁谁谁,没干什么活,都睡到墓里去了。”
说得有理有据。
有人说:“人老了就妥协了。”
在我的记忆里,爸爸似乎从来都没有对生活妥协过。
他好强了一辈子,到现在都不愿在儿女跟前示弱。
有时候回去,我也想尽一点孝,给爸爸拿点钱,他总是一口拒绝:“你在城里,拉扯孩子,负担重,我们自给自足,啥也不缺。”
说着还得意洋洋地带着我去看他的菜园子,给我炫耀他的庄稼长势。
仿佛看着地里的庄稼,他的心里就踏实。
每次走的时候,爸爸都会大包大包帮我装上他从地里摘出来的“土特产”,还很傲骄的说:“家里种得好,新鲜,等我种不动了,你想拿也没有。”
有一次回家,我发现爸爸坐在电视机前歪着头鼾声如雷。
我正要关,爸爸立即很清醒地制止:“我在看电视,你关了干啥。”
以前爸爸总是中午不睡觉,从这个地头窜到那个地头,对比看别人家的庄稼长势,看自己家的庄稼长势。
现在一有空就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歪着头打鼾。
大前年,爸爸从他的庄稼地里回家,途中爸爸发现弟弟工地上的插线板没收,于是帮忙去收。
结果由于操作失误,插线板着火,爸爸的手和脸都烧伤了,住了一周院。
从医院回来后,弟弟说什么也不让爸爸再种地了:“都这么大年龄了,还这么犟干啥。”
爸爸死活不听劝说:“我是个农民,我不种地,让我干啥?”
我们以为爸爸爱他的地比爱我们姐弟多,他就爱种地。
妈妈才跟我们说了实话,爸爸是不想给我们添麻烦。
爸爸从12岁就没有了妈妈,他从12岁就自立自强了。
他习惯了靠自己丰衣足食,不想自己成为儿女的累赘。
看着爸爸那烧伤,脱皮的脸,我突然眼泪不由哗哗往出流。
我的爸爸就像《大鱼》里面的父亲,本来是外出谋生,被生活锉磨的很不堪,但是他却把这些谋生过程中遇到的不堪,以趣味故事的形式讲给我们听,让我们总是活在美好的童话世界里。以为自己的爸爸永远是超人,永远不会老去。
后记
听着筷子兄弟的《父亲》写下这篇文章。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爸爸,父亲节快乐!!!你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超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