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你是不是总有种“被掏空”的感觉?
每天感到浑浑噩噩,百无聊赖。总感觉非常疲累与空虚,甚至于连呼吸都透露着一种沉重和压抑。
晚上总是睡不着,莫名担心没有完成的任务清单。总感觉生活不被自己掌控,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却无力摆脱。
对待工作,虽然还能勉力应付,可是却提不起一丝丝兴趣,不由暗自疑惑,曾经那个活力满满的自己哪儿去了?
《为什么总是感觉被掏空》这本书告诉我们,出现这种感觉,其实就是因为你的内在精神能量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耗殆尽,因此陷入超负荷的负面状态而导致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荷兰知名精神病医生,心理教练威廉姆·范·德·本德。他结合自己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大量案例,把自己独创的精神能量管理体系融入诊疗中,结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治疗方式,帮助人们尽可能地改善心理健康、发展自我。
在这本书里的每个章节,作者都会引入比喻或者类比,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要阐述的主题,教会我们如何应对心理内耗,恢复精神能量。
那什么是精神能量呢?
书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精神能量水平是指你的大脑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状态下,保障日常信息沟通和进行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比如经过一晚上充足的睡眠,早起的你元气满满,这就是精神能量充盈的表现;而工作了一个上午,开会、写文案、找客户对接,精力有所减少,那你的能量水平就低了;到了快下班时,你已筋疲力尽,那你的精神能量水平也就更低了。
我们可以把精神能量比作电池。当电量在75%~%的时候,为绿色区域。这时候的我们会感到有用不完的力气,做什么事都意气风发,保持高水平精神能量,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只需要好好睡一觉,第二天仍然活力满满。
黄绿色区域,电量水平维持在65%~75%。这时候的你还有能力应付一切,但需要更多的恢复时间。比如李明就处在这个区域,如果头晚他参加了一个有意义的聚会,那么第二天他就会觉得没缓过来。在这个区域的多为30~60岁的人,这个区域的我们要比绿色区域的人需要更多时间“充电”。
黄色区域,电量水平55%~65%,这可以判定为病症界限。小美就是这个区域的代表,她发现自己在很多的事情上花费的精力明显比以前多,有时候会刻意回避遇到一些问题,甚至于出现焦虑等症状。处于这个区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休息,但仍然觉得疲倦,能量水平不会因为自己好好睡一觉而有所提高。
橙色区域的电量水平为40%~50%最近立刚总觉得工作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很有难度,自己很忙很疲累,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甚至有抑郁的感觉。最主要的是他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充沛的时候。
这时候的立刚就处在橙色区域,他的状况让人担忧,因为这个区域的很多状况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在,如果他再继续下去,而无力做出改变,那就会加速下滑到更低区域。
建议处在这个区域的人群要开始去看医生。
最后就是红色区域,电量水平在0%~40%之间。苏珊的症状可以说是这区域的代表,情绪抑郁和持续性疲劳交替,让她无法继续坚持工作,陷入职业倦怠中而难以自拔。睡眠质量差,一件细微的小事都会被无限放大,焦虑、烦躁伴随,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处于这个区域的人,一定要去做心理咨询。
认识了精神电量,我们就能推测出我们处于五个精神电量区域中的哪个位置了。想要更好的调整身心状态,还要了解能量给予方式和能量消耗方式。
在这本书中,为了帮助读者分辨生活中提供或消耗能量的事件和途径,从而更好地调整身心状态。作者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为和活动分为4种类型。
第一种就是积极能量给予方式,也就是指那些能增加能量的活动或事件,说白了也就是给能量充电。
性格外向的人容易通过社交活动获得能量,比如与好朋友喝咖啡、约大家一起走进自然、或者睡觉、运动、与孩子交流甚至于心理治疗等,而性格内向的人则更适合独处的方式。
当然,如果你想确定这项活动是否能为你增加活力,一定要先确定自己是否真正地想做这件事,毕竟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接下来说说能量恢复方式,相对来说是较为中性的活动和事件。这些活动不一定一下子就会让你活力满满,但如果长期坚持,或者努力完成,一定会对你恢复能量有好处。
比如说,我们想要早起跑步,这就是一项对我们来说特别容易放弃,坚持不下来的一种能量恢复方式,如果能长期坚持,对能量的恢复,确实有效果。
说完了能量恢复方式,我们再来说说积极能量消耗方式。其实这种方式是指一些做起来让你感到很有趣,很快乐地活动或者事情,但在做完以后,却会让你出现疲倦,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等能量减退的状态。
比如,周末的聚会,陪了半天娃等,这些都属于积极能量消耗方式。
这种方式的特点就是,当时它们让你很享受,你当下你也很难注意到能量的消逝,但是过后,会带给疲惫的感觉,这也是你当时容易忽视疲劳的原因。
最后来说说消极能量消耗方式,这个比较好理解,也就是指做那些令你感到不开心、不快乐的活动,哪怕这件事很小,但是却让你感到很烦。
比如,你不想参加的聚会;我们睡觉时,另一半的打鼾声;上班路上,交通的拥堵等。它们是精神能量的最大消耗者。
当然以上这四种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在你电量好的时候,是积极能量消耗方式,但你工作一开后,却变成了消极能量消耗方式。
所以我们的精神电量水平,决定了一项活动,或者一个事件的类型。也就是说,电量水平高低决定哪些是能量给予方式,哪些是能量消耗方式。
在能量管理方面,因人而异。只要你能及时判定了你的精神电量,学会能量给予、恢复或者消耗的方式,就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积极做出改变,调整作息和生活方式,让你的精神能量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保证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轻松应对“感觉被掏空”的状态。
其实你动力满满的样子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