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堂」发起"给老师送礼"话题正在热议中,目前45%父母投票表示无奈送礼。回复“亲子热文”即可了解投票详情!
很多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到了晚上就兴奋,看电视、看故事书,不肯睡觉;早上则昏昏沉沉,怎么都起不来。特别是刚开学这几天,不少孩子的生理钟全部都乱了。
睡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体格、神经和智力的发育,对情感发展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家长应从找出惊扰孩子好觉的“幕后元凶”,及时帮孩子调整作息,让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
◆孩子晚上为什么睡不好? 导致孩子睡不好觉的原因有很多,家长应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逐一分析:1.孩子不同年龄存在不同睡眠障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打鼾、失眠、夜惊、梦呓、昼夜颠倒等睡眠障碍十分常见,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睡不好的原因也不一样:●0~1岁:入睡困难,持续时间短,没有稳定的睡眠规律。 这种情形如不及时调整,可持续到幼儿期甚至儿童期。●2~3岁:出现夜惊、说梦话和梦游等症状。 研究表明,夜惊可能是由于生物学及环境因素和孩子认知发育相互作用造成的;而说梦话和梦游多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4~9岁:孩子会频繁打鼾、磨牙、做恶梦。 这是由于孩子咽部淋巴组织进入了生长高峰,气道变窄易发生感染所致。同时,牙齿发育中恒牙代替乳牙的萌动等也是主要原因。2.睡前过度兴奋或过于疲劳 孩子在睡前玩游戏、看动画片,和爸爸妈妈玩得太兴奋等,都有可能造成不肯睡觉或睡不好。3.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必须依赖某种形式才能入睡,比如必须让妈妈搂着才能睡着,这通常意味着孩子非常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 另外,初入园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白天不安、哭闹,晚上一点轻微的声音都会使孩子惊醒。4.疾病因素 缺钙会引起孩子倦怠、睡眠不安、夜惊、夜啼等,而患有肥胖、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的孩子也容易出现嗜睡、打鼾、憋气等问题。 对于疾病因素引起的睡眠问题,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5.孩子睡不好,父母也有责任 有些父母习惯睡得晚,或是习惯过于热闹的生活环境,就会让孩子难以入睡。 某些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过早地开发孩子智力,或是开学前后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也是导致孩子睡不好的重要原因。◆6招保证孩子优质睡眠 孩子长期睡不好,会导致多种不良身心症状,甚至还可造成智力发育落后,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排除疾病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要改变孩子的作息时间,先要改变家长的作息时间:1.营造良好的睡眠氛围 每天晚上8点左右,家庭环境要安静,不给孩子看让他们兴奋的电视:●保证睡眠环境不太嘈杂。●睡前不要打骂、恐吓孩子。●临睡前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温暖的水能让孩子感到平静、放松。●每晚睡前,用轻柔的语调给孩子讲故事、读图画书。 在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会更容易入睡。这些措施都将有助改善孩子的睡眠,同时也能培养亲子感情。2.家长陪孩子一起入睡 爸爸妈妈还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睡,让孩子觉得这是睡觉的时候了。 如果爸爸妈妈晚上有事情,那最好等孩子睡熟了之后进行,并且注意不要打扰孩子睡觉。3.培养睡眠的正常周期 家长要懂得孩子睡眠的正常周期,调整他们的习惯以适应正常的昼夜规律,实现从睡着到觉醒的自动转换。 初入园的孩子,如果平时睡得晚,一旦入园要早睡早起就很难适应。家长应尽早调整孩子的睡眠规律,让孩子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一致。4.纠正不当的入睡方式 从小习惯与大人同床睡的孩子,对成人陪伴入睡的依赖强,也不利于孩子日后的独立个性培养,等到了入园入学时矛盾会更大。 家长应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让他自行入睡,且与大人分床独睡,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及应变能力,也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5.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应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例如,从婴幼儿期开始培养规律的起床、吃饭、睡觉时间,孩子到了学前期、学龄期,也需要有固定的做作业、活动时间。6.帮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入园头几天,家长应多给孩子以支持与安慰,消除孩子的疑虑与恐惧,让孩子尽快安心。当孩子愉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后,睡眠状况也会大大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睡觉的问题上会有反复。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孩子调整作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精力应对第二天的生活和学习。(封面用图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