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世界睡眠日
今年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中国”,睡眠对儿童来说,不仅具有保障机体复原的作用,同时还有调控体格生长与学习记忆的功能。因此,睡眠关乎儿童健康成长。
郭明主任介绍,近期有许多因打呼噜前来看诊的小患者,大部分是因为睡不好,打呼噜声音很大而且睡不踏实,有些则出现并发症,例如中耳炎、腺样体面容等。
小丽睡觉打呼噜一查竟是腺样体肥大
患者小丽(化名),因为长期睡觉打鼾、张口呼吸,家长忽视没有及时就医,被诊断为腺样体肥大,已导致颌面部发育异常、嘴唇上翻,面部变形已不可逆。
郭明主任表示,引起儿童打呼噜的原因很多,有全身和局部的。全身原因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上气道阻塞,比如肥胖、呼吸道感染、哮喘等。还有局部原因,比如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影响鼻子的通气。郭明主任说:“小孩子最常见的原因有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每个人都有,五六岁时最明显,很多人到了十岁以后会慢慢萎缩。还有些小孩因先天性发育不良,颌面部发育畸形,舌体肥厚容易引起舌根后缀,都会引起上气道阻塞。”
长时间打呼噜、张口呼吸,严重者还出现憋气、惊醒的情况,睡眠周期不断被打乱,有些小孩还存在夜尿多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心肺功能和生长发育。晚上睡不好,白天起不来,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还要改变性格,出现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
孩子出现腺样体肥大,应及早治疗
郭明主任提醒广大家长,孩子睡觉有打鼾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临床上,大部分的儿童打呼噜和腺样体肥大有关。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可以解决90%以上的儿童打呼噜问题。
但是,很多家长会有顾虑,腺样体切除了,对免疫功能会不会有影响?吕主任说,是否切除需要权衡利弊。但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腺样体面容”,那么,即使手术,孩子的面容也很难恢复到以前,“丑小鸭”也很难变成“白天鹅”了,只能纠正口呼吸。
孩子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睡眠习惯和睡眠方式,家长应该尽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从宝宝2个月开始,就可以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下面这一套非常实用的操作锦囊宝妈宝爸们请收好!
第一,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给宝宝提供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的睡眠环境。夜间,宝宝一般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比较容易入睡。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
第二,培养独立的睡眠习惯:要让宝宝单独睡,尽量不要同床睡。坚持每天准时上床睡觉。对婴幼儿来说,每天晚上7:30-8:30,最晚不要超过9:00,就应上床睡觉了。
第三,有规律的睡前活动:在宝宝睡前半小时应当处于安静的状态,避免宝宝兴奋。进行规律性的睡前活动,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内。每天活动的内容基本保持一致、安排有条理,活动要简短又温馨,和宝宝共同度过“愉快时光”,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孩子处于较安静的状态。
第四,让宝宝平静地自己入睡:自我平静是儿童学会从觉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的基本前提。当儿童掌握了许多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的方法后,父母参与就应越来越少。儿童在学习自我平静的过程中,往往希望借助于某种安慰,这时可以提供些“安慰物”,如:奶瓶、奶嘴、毛巾等,也可以适当用些“安慰行为”,如:拍抱、摇晃、抚摸等。
快速预约通道↓↓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