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雷音”最早见于徐浩峰的《逝去的武林》,这本书主要记录整理了李仲轩的口述,讲述他所师承的民国年间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及薛颠的练功言行与造诣,呈现了那个年代武林中人真实的生活实情。所以,备受传统武术爱好者所青睐。
书中说唐维禄在分节讲解时说到“虎豹雷音”,李仲轩问:“是吓人用的吧”?唐维禄连忙说不对,而是通过发声来长功夫。李仲轩问是何道理,唐维禄说他的师父李存义有言:“要想功夫深,需用虎豹雷音接引”。不过得功夫达到一定程度,方能由此妙用。
李仲轩追唐维禄的话茬儿,说:“既然不是一声怒吼,是个练功方法,练功方法总是具体的,还望老师说明”。
唐维禄感到很是为难,想了一会儿,带李仲轩到了宁河的一座寺庙里。见左右无人,在院中悬钟上轻轻敲了一下,悬钟颤响。唐维禄让李仲轩将手按在钟面上说“就是这个法子”。
后来李仲轩不解,一天去尚云祥家,尚云祥说:“你没见过老虎、豹子,我也没见过,可猫你总见过吧?其实聪明人一听虎豹雷音这名字,便知道怎么回事了”。
尚云祥说,猫跟虎豹是一样的,平时总哼着“嗯”的一股音响个不停。李仲轩从尚云祥手中接过猫,果然听到了猫的体内有“嗯”声在轻微作响,而且抱猫的两手上都有震动。
尚云祥解释,练拳练到一定程度骨骼筋肉都已经爽利坚实,此时功夫要向身内走,就是要沁进五脏六腑。但这一步很难,要用发声来接引一下,声音由内向外,劲力由外向内,里应外合一下,功夫方能成就。
尚云祥最后总结:“所谓雷音也不是打雷的霹雷一声,而是下雨前,天空中隐隐的雷音,似有似无,却很深沉。”然后示范了“嗯”、“嚯”两个音。
《逝去的武林》书中的李仲轩这是李仲轩老人回忆当年的情景,虎豹雷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书中并没有作太细的交代,或许尚云祥压根也不愿意给李仲轩说透。不少读者看到这里都很好奇,这虎豹雷音究竟是咋回事,雷音是如何发出来的?
首先,虎豹雷音是内功练成后身体内在的一种自然反应状态,在应用时通过发声更为有效;这里的发声只不过是个引子,好比我们在李小龙的功夫片中经常听到他在激烈打斗声都会“哼、哈”几声像怒吼一样,其实是在牵动内在的能量发挥。
形意拳特征是龙腰、胸背、鹰捉、虎抱头。雷音为一种特殊发声。其实不仅在形意门,在其他功夫门派中也有类似的发声训练,尚云祥示范的“嗯”、“嚯”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
因为雷音的基础是丹田内功。
虎豹雷音是丹田胎息内功
虎豹属于猫科动物,准确说猫才是虎豹的祖师爷。
我小时候家里养有一只黄猫,每天中午猫打瞌睡的时候,它睡在房梁上那声音特别大、肚子随着打鼾一鼓一鼓的,肚子里面还有节奏的发出“咕咕”的响声。
有一天,我很是好奇,等黄猫睡着的时候偷偷去摸它的肚子,结果被它抓了一个大爪印,疼的我直叫唤。
当时正好二爷过家里来(二爷精通戚家拳和道家太极),我问二爷猫的肚子咋咕咕响,二爷说那是猫特有的内功。
我问二爷啥内功?二爷说:“你还小,我现在说了你也不懂。”
大约十年后我再次问二爷,二爷说:“猫打鼾的时候,不用口鼻呼吸,是用丹田呼吸,也就是道家的胎息法,这声音是它用丹田发出来的”。我们叫它“肚打鼾”。
而一般常人都是口鼻呼吸,练武的人只有真正达到“胎息呼吸”才算内功入门。
后来明白了这个道理,长大了我也养了只猫,有时间就观察它的弹跳和打呼噜,果然如此。猫在攻击老鼠的时候首先弓背蓄势,然后“喵”地一声就射出去了。
所以,李仲轩所回忆的虎豹雷音这一功夫必须要有“胎息内功”这个基础条件。唐维禄说:“不过得功夫达到一定程度,方能由此妙用”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杨氏太极拳第六代弟子戚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