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5月4日,难得休息一天,白天睡多了,晚上难眠,正好写一下这段时间的重大发现:止鼾、梅结核气病的突破。
对于打呼噜,我研究已久。甚至那种勒下巴的套我都试过,都不好使。三年前养生堂节目讲过打呼噜的危害,会导致心脑血脑疾病,应早治疗早处理。医院的处理方法,我不敢苟同,需要动手术,很是吓人。谁好好的一个人没事,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去开腔手术。我是不能接受,但手术后如果不改坐息与起居习惯,是否还会再犯,不得而解。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止鼾穴,正好孩子五一回来了,媳妇与我同床,第二天竞诧异我不打鼾了。我想了想,找到的原因。那天我贴了解乏穴+肚脐+少海+丰隆。最近比较累,贴了解乏穴=支正、下廉、委中。肚脐补中益气的,少海引火归元的,丰隆降逆止痰的。
支正手太阳小肠经安神定志、通经活络的。
下廉手阳明大肠经调理肠胃的、散风热。
委中引浊气下行的、是三焦经的下合穴,引气下行之功效。委中还能降血压,治脑后头痛和足跟痛。
这些穴位组合起来,就是通经活络,止逆降痰,引火下行,引气下行,合中健脾之功效。把人体的整个气机都在晚上静卧时引到下方,脾胃顺,不倒逆上行,就不打鼾了。止鼾就写到这了。也算是人类史上的一大发现。
还有更大的发现就是梅结核气病,如梗在咽,甚是讨厌,在中西医中对此病的称谓就是一个字,怪!没有任何治法与疗法。
梅核气,中医病证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以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中医肝病、中医咽喉疾病、中医精神疾病时均可见此病证。
现代医学称为咽异感症,又常被诊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该病多发于青中年人,以女性居多。
以上摘自百度,我这个人很少信百度的,我只相信实践,他的病理分析就是错的,什么肝气瘀滞,这不是根本,只是表相。最根本的在于肾气亏虚。由于熬夜、受凉、惊恐等三要素伤了肾气所至,导致肾气不能上行,调津液不到嗓子所至。
首先,得疏导情绪,这种病有种恶性循环,越梗咽越气短,越气短越害怕,害怕才导致肝气瘀滞,肝气瘀滞再反过来导致肾气进一步亏虚。这就是我以前讨论过的先有鸡还是还有蛋的问题。他们是相生想克的,有鸡有蛋的顺序就像人走道两脚交替前行一样,相辅相成的。
第二、从补肾气的角度出去,督灸于督脉、膻中、少海、肚脐、复溜、
第三、从生津液出发,开任脉补气生津:任脉的最后两个穴:廉泉(利喉舒舌、消肿止痛、开窍除痰、清火利咽)、承浆(生津敛液、舒筋活络、消肿)
第四、含服香椽润玉膏解表补阴,补肾阴虚,肾气用阳所生,肾阳必须阴中求,如果你不补阴,肾气就没有了根基。所以,膏滋文化存在千年是有他的道理所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