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瘤是一少见的、具有局部破坏性的肿瘤,起源于胚胎脊索结构的残余组织,可发生在沿中线骨骼的任何部位,尤以骶尾部及颅底蝶枕部多见。
患者,女,3岁
病种:脊索瘤年11月出现无明显诱因出现仰头,低头困难,活动差,平卧差,睡眠打鼾,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及呕吐,无癫痫发作。医院行CT检查示:寰椎骨质破坏,未行特殊治疗。患者出现无法下地行走,不能坐立。年1月于医院行MR检查示:斜坡、斜坡下区见片状软组织占位性病变,呈等T1混杂T2信号,T2压脂呈稍高信号,大小约3.07cm×2.4cm×2.38cm,前缘向前突出,鼻咽、口咽部后壁隆起,局部气道受压变窄,后缘突入椎管内并沿硬脊膜向下延伸,局部呈结节状软组织影,上颈段脊髓前缘受压向后移位,寰椎锥孔扩大,寰椎信号欠均匀,斜坡骨及寰椎左侧块、左弓骨质破坏,齿状突与寰椎间隙扩大,颈3/4/5椎间盘T2WI信号减低。考虑脊索瘤。
医院就诊,诊断脊索瘤明确,因手术风险大,未行手术治疗。经多方会诊、网络查询,目前只有医院质子治疗中心可以治疗此类疾病,自年12月已治疗各部位脊索例,大宗病例总结,脊索瘤病人经质子治疗后,生存期可延长5-10年。现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行质子治疗。
治疗前CT图像:治疗前MR检查:
质子治疗剂量分布:剂量分布优势明显,对脊髓及附近正常组织器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质子治疗后颈部疼痛症状消失,现可带颈托自由行走;治疗后复查,肿瘤未见明显缩小;三个月、半年、一年后检查及恢复结果将陆续发布!
与X射线相比,质子放疗可以提高肿瘤区剂量,同时减少健康组织接受的照射;这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非常重要。在德国,已被证实可减少早期副作用和晚期影响的儿童质子治疗推动了德国肿瘤放射学协会(DEGRO),使之在年就广泛推荐以质子代替光子治疗儿童肿瘤。儿童和未成年人身体组织接受的非致死照射剂量称为“边际损失”。照射诱发的二次癌发病几率在治疗后的每一年内为1%。传统放疗(X线)对儿科脑肿瘤来说,出现由放射导致的二次肿瘤的风险达是25%,质子在肿瘤外部所释放的放射源以及二次癌症的可能性被降低,这对儿童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脊索瘤,光子放疗后瘤体开始退缩的时间一般在疗后6个月以后,个别病人2年后肿瘤才开始缩小;从这例患者看出,行质子治疗后仅两个月,瘤体便开始缩小,尤其是受压脊髓形态的恢复,可以明显反应出质子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光子;由于质子线的物理特性,使周围近邻的危及器官和组织的剂量降到最低水平,副作用少,在提高肿瘤靶区的剂量和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对于放疗后复发的脊索瘤患者,仍然可以进行质子治疗,大宗病例总结,脊索瘤病人经质子治疗后,生存期可延长5-10年。质子治疗结果显示,根据脊索瘤患者解剖位置以及生长特性,质子治疗是目前脊索瘤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